第一章
掠食昆蟲的“神槍手”——射水魚
射水魚大多生活在印度洋到太平洋一帶的熱帶沿海以及江河中,是一種鹹淡水魚,是一種小型的觀賞魚類。它們身體側扁,嘴比較大,可以伸縮。下頜突出,眼睛也非常大,在頭的前半部,它們身體顏色搭配非常美麗,身體呈橄欖綠色,有幾條粗的石青色條紋橫在背部,尾部淡黃色,是一種欣賞價值很高的魚類。
射水魚以捕食昆蟲為主。大部分捕食昆蟲的魚,隻吃水中的昆蟲,對於停留在岸邊和掠過水麵的陸生昆蟲是不聞不問的,而有“神槍手”之稱的射水魚卻自有一套捕食昆蟲的高超技巧。有“槍”一定要有“子彈,射水魚的“子彈”可不是用火藥製成的子彈,而是一股水珠,而且命中率很高。這是怎麼回事呢?當射水魚在靠近岸邊的水中遊動時,眼睛隻盯著水麵的上空或岸邊草叢中。棲息在岸邊和水草的蚊、蠅等昆蟲,一旦被射水魚盯上可就在劫難逃了。它會慢慢地靠近昆蟲,當昆蟲進入射程以後,它突然從嘴中噴射出一股水珠,水珠以飛快的速度射中昆蟲。水珠落回水裏以後,水中就多了一具小蚊蟲的屍體,這就是射水魚的美餐。水珠就是射水魚發射的“子彈”。這種像射水魚那樣的“槍打飛鳥”的捕食方式在魚類中是極罕見的。
那麼射水魚是怎樣發射水珠的呢?
在射水魚口腔上有一條溝,跟舌恰好貼合成一個管子,舌頭上下波動,水便會強有力地從管中像箭一般發射出去,水珠射出的距離可達2米遠,並能百發百中,真是名副其實的神槍手!
最大和最小的蝴蝶
鳳蝶是最大的蝴蝶,也是最美麗的蝴蝶。鳳蝶翅上有紅、黃、藍、黑白各種顏色,五彩繽紛,並構成美麗的斑紋,發出金屬的光彩。世界上最大的蝴蝶是南美鳳蝶,體長90毫米;翅展270毫米,相當一隻中等體型鳥類的翅展。我國最大的鳳蝶翅展達150毫米。
最小的蝴蝶是小灰蝶,翅展16毫米。1983年6月,我國昆蟲學家馬恩沛,在雲南西雙版納小猛養大象自然保護區的原始森林裏采捕到一種小灰蝶,展翅長度僅13毫米,創造了最小的記錄。小灰蝶雌雄體色不同,雌蝶通常呈暗色,雄蝶常具有翠、藍、青、橙、紅、古銅等顏色的金屬光彩。這類蝴蝶翅膀的正麵,斑紋比較平淡,而翅膀的反麵,卻色彩豐富,遠較正麵突出。這一點也是鑒別小灰蝶的重要特征。
最美麗的蝴蝶產地
我國的寶島台灣,氣候溫暖,植物茂盛,有四百多種蝴蝶,其中不少是世界上最美、最珍貴的品種。有一種金鳳蝶,翅膀上像是有層金粉,身上有五彩花紋,它在陽光下飛舞時,金光閃閃,美麗極了。
在台灣高雄的美濃鎮,山裏幾百萬隻蝴蝶,人們一進山穀,立刻就會被上下飛舞的彩蝶團團圍住,像是在“夾道歡迎”一樣。
台灣一年四季都有蝴蝶,每年出產蝴蝶34千萬隻,多才多藝的台灣同胞,用蝴蝶製成各種工藝品。那裏開辦了許多蝴蝶加工廠,製成蝴蝶標本和蝴蝶畫,賣到外國去。蝴蝶標本千姿百態,蝴蝶畫栩栩如生,很受歡迎。這項收入每年約1500萬美元。
最大的蝗蟲群
最近幾年,世界上許多地區出現過嚴重的蝗災。1979年,美國密蘇裏河西部14個州的牧場和農田,被密密麻麻的饑餓的蝗蟲所覆蓋,華盛頓州的亞基馬等地,蝗蟲鋪滿了路麵,它的厚度足以給行駛的車輛帶來危險。
曆史上最大的蝗群記錄,是1889年紅海上空出現的一個蝗蟲群。估計有2500億隻蝗蟲,重量達55萬噸。飛行時聲振數裏,遮天蔽日,太陽為之失色,也歎它為“奇觀”。
蝗蟲的飛行能力十分驚人,它們能連續飛行3天。蝗蟲掉在水裏,也不會馬上淹死,成蟲能在水中遊動24小時以上。一般的高山江湖,都難以阻擋它們的行動,所以它們是危害最大的害蟲。
最大的蛾
我國的山蠶蛾,是世界上蛾類昆蟲中最大的一種。雌蛾雙翅展開,長達25厘米;雄蛾雙翅展開,也有20厘米長。因此,有“蛾王”之稱。
山蠶又稱珊瑚蠶、豬兒蠶、烏桕蠶,是我國最大型的野蠶。它原產於華南山區,並分布於長江以南及台灣等省。
山蠶的繭比一般蠶繭大得多,五六十個繭就有1斤重,堪稱蠶繭中的冠軍。繭產量也很高,平均繭產量可達12克以上,每千顆蠶可得改良絲綿1斤左右。這種絲色淡褐,經久不褪色,富有光澤。它的彈性很強,染色也容易,可作絲線的代用品,也可織造絲襪和絹綢,與光苧麻混紡織成的布,既美觀又耐穿。
最毒的甲蟲
斑蝥是最毒的甲蟲。喜群集取食,成群遷飛。當它遭到驚動時,為了自衛,便從足的關節處分泌出黃色毒液。此黃色毒液內含有強烈的斑蟊素,其毒性甚強,能破壞高等動物的細胞組織,與人體接觸後,能引起皮膚紅腫發泡。
斑蟊素為一種無色無味發亮結日,一般內服06~1克斑蟊素即可中毒。斑蟊素致死量約為30毫克,外用敷貼過久會使皮膚壞死。內服者咽部有燒灼感,並有頭痛、嘔吐、劇烈腹痛等胃腸道症狀。斑蟊素經腎髒排出,可引起排尿疼痛、尿頻、血尿,引起中毒性損害。重者會出現高熱、昏迷和循環衰竭等危象。
斑蟊素的毒性雖然很強烈,但可以列為中藥使用。
“眼睛”最多的昆蟲
在所有的昆蟲中,蜻蜓的複眼最大,它們鼓鼓在地突出在頭部的兩側,占頭部總麵積的三分之二以上,由28000個小眼麵組成。蜻蜓的視力是很發達的,能在飛行中捕捉小昆蟲;它們在草莖上停息時,每當人影掠過,也能感知。蝴蝶的複眼比蜻蜓小,由12000~17000個小眼麵組成;龍虱的複眼有9000個小眼麵;家蠅的複眼有4000個小眼麵。有些昆蟲的複眼,小眼麵不到100個,它們可能連物體輪廓也不清。生活在土壤中的一些螞蟻,周圍一片黑暗,視力極不發達,它們的複眼隻有6個小眼麵,隻能模糊地辨別光線的來源,它們的感覺更多地依靠觸覺和嗅覺。
螞蟻為何要互相碰觸角
昆蟲一般沒有鼻子,但是卻有非常靈敏的嗅覺,這是因為它們的觸角起到鼻子的作用。螞蟻的眼睛不太好用,視力很差,它們的觸角就擔任了通常眼睛扮演的角色。
螞蟻不會叫,它們頭上的觸角,便是彼此聯係溝通的工具。你們看螞蟻們在地下黑暗的巢穴裏,縱橫交錯的地道網十分複雜,這麼多螞蟻成天忙忙碌碌地進出巢穴,尋找、搬運和貯藏糧食,還要產卵繁殖,躲避敵害,整個家庭卻井然有序,就全靠它們用觸角交流信息,溝通情況。
螞蟻的觸角為什麼能起到如此微妙的作用呢?原來兩隻螞蟻在互相碰觸角時,能分泌用一種化學物質,傳送給對方,這種化學信號對螞蟻的神經發生刺激作用,使螞蟻知道該做些什麼。
最原始的昆蟲
最原始的昆蟲,是原尾蟲。它們是一些白色或黃白色的小蟲,最大的個體隻有2毫米左右。性喜潮濕,常生活在石塊、瓦片和草根下。凡是昆蟲,其頭部都有1對觸角,胸部有足3對,翅2對,常具單眼和複眼。但是原尾蟲無翅,無眼,也無觸角,它們常把第一對足高舉在頭的前方代行觸角的機能。幼蟲初孵化時腹部9節,在生長過程中增生了3節。這些特征與其他昆蟲不同,表現了它們的原始性。人們對原尾蟲的研究,在昆蟲分類學上有獨特的意義,是昆蟲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一部分。1956年,北京農業大學楊集昆教授最先采集到了我國的原尾蟲標本,在我國昆蟲學界傳為佳話。
最長的昆蟲
竹節中的形狀很奇特,活像一小段竹枝,身體外形分成一節一節,呈綠色或褐色,它們生活在與竹子混雜在一起的灌木叢中,以樹葉為食。竹節蟲是世界上最長的昆蟲,一般長度為10~20厘米,最長的達33厘米。
這種行動並不迅速、繁殖力也不高的昆蟲,在自然選擇過程中,它們怎麼能夠躲避各種敵害,從而代代相傳不被淘汰的呢?這與它們的形狀像椴竹枝有極大關係。在長有竹子的灌木叢中,有“一小段竹枝”掉在樹葉上,誰會去注意呢?若非定睛細看,是很難發現它們的。擬態這一特點保護了它們,使它們生存至今而不被淘汰。所以竹節蟲是說明生物進化和擬態的好材料。
地球上最早的“飛行家”
大約在3億年之前,昆蟲作為地球上最早的“飛行家”而升入空中。而會飛的爬行動物和鳥類在這1億多年以後,才出現於地球之上。
古代的許多昆蟲種類,自然科學家是通過它們的翅膀才識別出來的。因為它們柔軟而多汁的身體,在風吹、雨打、日曬等自然環境下,是不太可能作為完整的化石而保存下來的。人類已經發現的古代最好的昆蟲標本,是埋置在琥珀裏和原始鬆樹的樹膠之中;其他一些昆蟲的印跡是遺留在頁岩和石灰石的聚積物中。
古代有翅膀昆蟲中的最大種類是石炭紀時期的巨大古代蜻蜓——現代蜻蜓的祖先,其翅膀展開可以達到762厘米寬,常在原始時代的沼澤地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