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了的琵科跑得飛快,它連跑帶跳著跑著,山蜂們飛在它的周圍想要刺它的身體,好在琵科身上有一層厚厚的毛,替它擋住了山蜂們的這些針刺。可是山蜂們仍不甘心,它們專門選擇琵科身上毛生得稀少的地方來刺,刺它的耳朵、腳、額頭。
為了不使這些山蜂們傷害到自己,琵科使勁地向前跑著,它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就跑得那麼的快,一口氣的工夫居然就跑到了它先前看到的那片草地上去了。琵科一頭紮到高大的草叢中,悄悄地躲了起來。
山蜂們追到這裏,也就放過了琵科,重新回到它們剛剛遭過搶劫的巢裏去了。這一天,琵科走過這塊濕漉漉的草地,不知不覺又來到了河岸邊。它來到了一個雜草叢生的荒涼小島上了。
在小島上安家
琵科來到的這個小島,是沒有人居住的,當然也沒有它的同伴。在這裏,它隻能見到鳥、蛇和青蛙,因為它們要越過一條寬闊的河,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琵科不得不在敵人的包圍裏,孤苦伶仃地生活下去。
享有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頭銜的《魯濱遜漂流記》裏麵的魯濱遜,當他第一次來到一個荒島時,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獨自地生活下去。魯濱遜經過一陣前思後想,決定替自己蓋起一所房子來,以便抵禦風雨和敵人的襲擊。然後再聚積食物,好準備度過以後的漫長歲月。
琵科隻不過是一隻小野鼠,它想問題不可能像魯濱遜一樣周到,但是,它現在所做的第一件事,也正好跟濱遜一樣,要為自己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屋子。
琵科建造房子的本領是它與生俱來的,不需要任何人教它,它的這種本領是保存在它血液裏麵的老鼠的根本生存方式,它蓋出的房子和所有琵科的同類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在沼澤地上,長著高高的蘆葦,中間夾著小叢草,這兩種草,對琵科來說,是建造房子的最好材料。它揀了幾支並排長著的小蘆葦,爬到它們上麵,把頂端的那部分咬斷,再用牙齒把上端咬得裂開。琵科的個子很小,它的身體又是那麼的輕,所以這幾顆小蘆葦莖能夠輕鬆地把它支撐起來。
接著,琵科再去尋找葉子。它爬上小叢草,把葉子從葉柄的地方咬斷。葉子掉落下來了,它就爬到下麵,用兩隻前爪舉起葉子,把葉子從緊緊咬住的牙齒間扯過去,於是,這些葉子上就隻剩下滿是纖維的筋了。琵科再將這些東西叼到那幾顆小蘆葦莖旁,平平地把它們嵌在裂開著的小蘆葦莖的上端。
琵科爬上同樣細的蘆葦上麵,把它們壓倒在自己的身下,把它們的上端,一個一個地連接起來。這樣,琵科就有了一所輕輕的、圓圓的小屋子,看上去就如同一個鳥巢。琵科的整個屋子,也就跟我們小朋友握成的拳頭那麼大而已。
在屋子旁邊,琵科又做了一道可以順利進出的門,而它的屋子裏,是用苔草、葉子和細小的草根鋪成的。然後,琵科開始做它的小床了,它從其他地方找來一些柔軟溫暖的花絮,把自己的臥室鋪得特別的溫馨,看上去真是棒極了!
現在,琵科已經有躲避風雨休息和躲避敵人的地方了。它的這個房子就隱藏在高高的蘆葦和茂密的叢草裏,就算是最最敏銳的眼睛,從遠處也是不容易發現它的。而且,琵科將自己的巢懸在了草叢的半中央,離地麵也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就算是一條蛇也不能輕而易舉地爬到它的房子裏去。
哈哈!這樣的房子真是太好了,或許就是聰明的魯濱遜,也不會造出這麼巧妙的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