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葉平 (1 / 1)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那些抑揚頓挫、平仄起伏的唐詩宋詞。有時哪怕是對詩詞的作者和含義一無所知,我也要用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去朗誦它們、去體會詩歌中的動人傳說和千古不滅的情愫。那些回環婉轉的長短句,就像是在前世遺落的夢,等待今生的我,去一個個地喚醒。

提筆寫這本集子的時候,我想我是自由而充實的。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裏,我習慣這樣一種簡單至極的生活:很少出門,上完課回寢室,泡一杯清茶,打開電腦,任寂寞的十指。在鍵盤上輕舞飛揚,馳騁千裏。

這是我一天中最好的時光。我感覺我有很多話要說,而這些話語又是在許久以前就沉在我心底的東西,所以我不停地說、不停地寫,一吐為快;就像春蠶吃進桑葉,千絲萬縷,在心裏堆積如山,然後我又一點一點地把它們吐出來,最後竟也織成了這一丈布匹。盡管這布匹,還有太多的粗糙,但它在某種程度上,表達了我現時現世,不成熟的內心所想。

寫這本集子的時候,我循著文字的光芒,踏過大雪紛飛的西周,采擷過盛唐繁華的牡丹,也流連過宋朝的市井、明朝的石階,我抬頭仰望彼時的風花雪月、愛恨情愁,在別人的一生裏,體味自己的感情。讀《詩經》的時候,我心旌搖曳,品柳永、李煜、李清照的時候,我脆弱的心忍不住地哀憐哭泣。我對他們心無偏見,但我在他們身上,寄予了自己的想法、獨立的靈魂,我用心感悟,想從他們的經曆中喚醒曆史的光澤,然後在自己的文字裏,盡情地演繹古人的悲歡離合。

於我,這是完全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阻礙的,這些人和事幾乎占據了我生活的全部。所以在無數個很深的夜裏,我無法停止自己的思想,我隻能放縱自己同古人們暢所欲言,一直要等到敲完最後一個字、存進文檔,“啪”地一聲關掉電腦,我才能長長地舒一口氣:這一刻,我隻覺得天地平和、夜深更寂,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滿足感。彼時,南窗外,蟲蛉鳴唱,全世界,仿佛安靜地隻剩下我一人。

我一直都知道,古典文學是一種可以熏陶人氣質的特殊存在。正如莊子說的“內化而外不化”當我沉浸其中的時候,我覺得我在外在上,有了更沉穩、內斂的氣度,而在內心,漸漸積澱出的輕愁淡喜,教會我如何從容淡定地對待人世的變遷、因緣的變幻。

“看天上雲卷雲舒,去留無意;觀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

我相信,這種感覺是永遠不會變的。

我總是說,文學是我的夢想,而我,正是在這條尋夢的道路上。很多人驚異於我創作的癡心、癡迷,但我自己知道,這僅僅是因了我的熱愛的。文字,它無關身份,無關閱曆,隻來源於人的內心,是靈魂最真實的思想,難道不是嗎?

在這本集子裏,有近四分之三的作品是在我親愛的母校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完成的。字裏行間,流淌著江科大的氣息。何者為江科大的氣息呢?我想那是一種青春明媚、催人奮進又厚德載物、廣博寬闊的智慧。一如江科大的校訓“篤學明德,今世致用”。

感謝我的母校江科大,是您培養了我,並包容了我一顆渴求知識又不甘寂寞的心,是您為我創造了最廣闊的追求夢想的平台,是您為我的不斷成長提供了一個優越的條件、一個積極而自由的氛圍。

我的老師宋浩浩先生曾經寫過一副對聯“長天為素箋,秋水著文章。”他是希望天下讀書人都可以擁有淡泊的境界,“心能接萬載,視能通萬裏,意能會於昔賢,神能達於古今。”如此,便能作出天下第一流的學問,寫出天下第一流的文章。

我把這一句對聯端端正正地抄寫到自己的筆記本裏,它是我一生不變的追求和精神的訴求。並讓我在每天的每天,健康、清白地生活,安靜、專注地學習,叫父母放心,叫朋友安心,如此而已,便已足矣。

寫一本書,就像一次旅行。我知道,此刻的我不過是那個坐在山腳的涼亭裏歇息的少年,啜飲手中的清茶,我品味來時的艱辛和旅途的美景,稍作休息,我又將踏上新的旅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感謝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黨委副書記楊福章教授為本書題字;

感謝吳江市文聯主席俞前先生對我的關心與厚愛,並在百忙之中為本書作序;

感謝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和張家港市作家協會對我的的垂青和幫助;感謝睿致傳媒萬家超先生為本書的順利出版所付出的心血,做為本書的總策劃,他的敬業精神叫我深為感動,是他的誠心扶助,促成了這本書的順利出版;

感謝張家港市公安局陳金學畫家為本書精心作的插圖;

感謝我的恩師周浩峰主席、南文化博士、李文軍老師和王慧君女士,是你們的提攜和鼓勵,讓我有信心堅守自己,堅持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