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簡 介(1 / 1)

人 物 簡 介

生卒與經曆

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1706年1月17日出生在美國波士頓。

年輕的富蘭克林喜愛讀書,但是窘迫的家境使富蘭克林無法繼續接受教育,12歲時他開始跟隨父親學習製造蠟燭,然後又跟隨哥哥詹姆斯學習印刷。

1723年10月,作為學徒的富蘭克林由於不滿哥哥的嚴格管理,逃離了波士頓。不久,富蘭克林又陰差陽錯到了英國。20歲時,富蘭克林返回美國費城。

1730年,富蘭克林和另一名學徒一起創辦了自己的印刷廠,出版費城第一份報紙《賓夕法尼亞報》,大獲成功。富蘭克林終於成了真正的企業家。

1730年9月1日,富蘭克林與朵布蕾·德裏結婚,婚後生有兩個孩子。

1752年7月,富蘭克林做了一個吸引雷電的風箏實驗,轟動了全世界。正當他在科學研究上不斷取得新成果的時候,由於英國殖民者的殘暴統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富蘭克林毅然放下了實驗儀器,積極地站在了鬥爭的最前列。

1776年,已經70歲高齡的富蘭克林又遠涉重洋出使法國,贏得了法國和歐洲人民對北美獨立戰爭的支援。

1787年,他積極參加了製定美國憲法的工作,並組織了反對奴役黑人的運動。

1790年4月17日23時,富蘭克林逝世。

成就與貢獻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

為了對電進行探索,他曾經做過著名的“風箏實驗”;為了深入探討電運動的規律,他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彙。

富蘭克林借用數學上正負的概念,第一個科學地用正電、負電表示電荷性質,並提出了電荷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的思想,後人在此基礎上發現了電荷守恒定律。

富蘭克林最先提出了避雷針的設想,由此而製造的避雷針,避免了雷擊災難,破除了人們的迷信思想。

富蘭克林也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老戰士。他參加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積極主張廢除奴隸製度,深受美國人民的崇敬。

地位與影響

由於1928年以後每張百元美鈔上都印有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肖像,再加上美元身為世界主要流通貨幣的重要性,導致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形象廣為世界各地不少人所熟悉。

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這樣評價他:“因為善行而受景仰,因為才華而獲崇拜,因為愛國而受尊敬,因為仁慈而得到愛戴,這一切將喚起人們對你的親切愛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沒有虛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