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中國的“克隆”之父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他一生都致力於生物學研究,為國家做出了許多貢獻。童第周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可是他克服了一切困難,一步步走向了自己心目中的崇高殿堂;他也沒有良好的試驗條件,可是他也顛覆了一切困境,一步步邁入了夢想中的科學境界。經曆過坎坷,他不屈不撓;經曆過挫折,他從頭再來;經曆過成功,他再接再厲。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許多優良的品質。
1.艱苦的求學之路
童第周,是我國卓越的一個生物學家,生於1902年。說起童第周的成就和貢獻,無一不讓人們豎起大拇指,不過卻很少有人了解,童第周的成功是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實現的。清貧的家庭條件,惡劣的學習環境,這些都為他的人生道路製造出了太多的障礙與阻力。但童第周靠著自己堅強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戰勝了困難,為人們豎立了一個榜樣。
生活清苦,但終圓上學夢
“我一定能考上效實中學!”
1902年5月28日,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的一個農民家庭裏。他的父親是一位私孰先生,他從小便跟著父親學習知識,一邊學習一邊還要做許多農活。童第周的父親是一個明事理的人,他雖然無法給童第周提供優良的物質生活,卻總是給童第周講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和這些古人一樣,懂得持之以恒、懂得努力奮鬥,更希望童第周能夠從中學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他還特意寫下了“水滴石穿”四個大字,貼在童第周的書桌旁,願他長大以後做一個有出息的人。童第周就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養成了做事專注、堅持的良好習慣,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這種精神,不放過每一分、每一秒的學習時間。
跟著父親在私塾裏學習,童第周隻學到一些關於文史方麵的東西,這顯然並不能滿足他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於家裏的條件實在無法供他上學,童第周也隻能選擇放棄,但是上學的理想在他心裏從未消失過,他十分渴望有一天能夠走入校園,和同學們一起探索知識的奧妙。
後來,童第周的父親又不幸去世,他們的生活更加艱難了。好在他的幾個哥哥都深明大義,不僅精心照顧著童第周的生活,也為他的“上學夢”而四處奔波。終於在童第周17歲那一年,他在二哥的幫助下進入到了寧波師範預科班,這讓他欣喜不已。因為這裏不僅不需要交學費,還管食宿,窮人家的孩子若是能到這裏讀書實在是很幸運的。
童第周心裏很清楚,這個機會實在是來之不易,自己必需刻苦努力地學習。於是,除了吃飯睡覺,童第周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麵,一分一秒都舍不得放過。但是,由於數理方麵的知識基礎太差,童第周學習起來還是十分吃力,但這並不影響他學習的信心和鬥誌。相反,這更加激起他的好學之心。
盡管童第周已經比別人多付出了幾倍的努力,但效果似乎並不明顯。在第一學期考試中,他的總平均分竟然沒有及格!學校方麵想讓他退學或是降級,在童第周的再三請求下,學校才勉強答應讓他再試讀半年。本來童第周的大哥是希望他努力學習,等到將來有出息時再回到家鄉,幫助哥哥辦法。不過,此時的童第周心中卻有了另一個高遠的誌向:他想進入寧波效實中學讀書。在當時,這所中學是浙江省非常有名的一所學校,在那裏學習的人都是拔尖的人才,畢業後基本上也能夠上大學。
當大哥得知童第周的這個誌向時,他很高興,但同時又有些擔心。畢竟效實中學是出類拔萃的學校,而且十分重視數理學科和英語,這些都是童第周的薄弱環節,這個連考試都不及格的落後生,又怎麼能進的去呢?但童第周卻堅決地告訴哥哥:“我一定能考上效實中學!”看到他如此堅定的信心,一家人也全部都動員起來,給他加油鼓勁。從此以後,童第周更加刻苦了,他開始自學英語,總是學到深夜還不睡覺。哥哥被他所感動,不僅答應供他上學,還四處找人為弟弟打聽效實中學的招生情況。
燈下讀書,令人感動
“我要抓緊時間學習,把成績提高上去,我不想做倒數第一名。”
可是,哥哥所托的人卻帶來了一個十分不利的消息:效實中學不招一年級新生,隻招到三年級插班的優等生。依照童第周當時的基礎來說,考一年級就十分費勁了,更不必說是三年級的優等生了。哥哥拿不定主意,就去和童第周商量,不過聽到這個消息後的童第周仍然不改初衷,他認定了這所學校。因此,他決定去考三年級的插班生。
靠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刻苦努力的付出,童第周終於如願以償地考上了效實中學,成為三年級的插班生。但是情況卻並不樂觀,因為他的成績是全班倒數第一。看著這個結果,童第周十分難過,他還經常遭到同學們的嘲笑。盡管如此,但童第周並不灰心,他相信“皇天不負苦心人”的道理,更相信“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的格言。麵對別人的不屑,童第周從來不說什麼,他決定靠自己的努力改變這個結果。用滿腔的熱情來讀書。就連上廁所,也要拿上一本書。
童第周明白,自己的基礎太差,必須花費幾倍的時間去學習才有可能超越別人。於是,他總是學習到深夜,因為怕影響同學們休息,他總是拿著書本來到馬路旁,借著昏暗的路燈看書。可是沒想到,不明真相的同學們卻誤會了他的舉動,不久之後寢室裏便傳出了“童第周不顧學習,經常談戀愛到深夜”的新聞,引起了老師的擔憂。
有一天晚上,童第周的數學老師陳老師從外麵回來時,發現有個瘦小的身影在路燈下晃動,他想:“這麼晚了,誰還不去睡覺呢?”走近一看,原來正是童第周,他正在演算習題。陳老師讓他回去睡覺,他說:“我要抓緊時間學習,把成績提高上去,我不想做倒數第一名。”看到童第周堅定的眼神,陳老師被感動了,他為自己能有這樣的學生而驕傲,也深深地佩服童第周的誌向和勇氣。
第二天,陳老師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說道:“我可以很明確地和大家說,童第周並不像你們所說的那樣,他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以後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下結論,更不要用流言蜚語去中傷他人,尤其是對他這樣一個刻苦努力的人!我昨天親眼看到他在路燈下麵讀書,這種精神值得全班同學學習。”就是靠著這種拚搏勁頭,在一年之後的期末考試中,童第周徹底來了個大翻身:從倒數第一變為正數第一,幾何成績從原來的不及格變成了100分。同學們不禁都對他刮目相看,引起了全校的轟動。就連當時的校長都無不感慨地說:“我當了多年校長,從來沒有看到過進步這麼快的學生!”
時隔多年之後,童第周回憶起當時的情況,這樣說:“在效實的兩個‘第一’,對我一生有很大影響。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我經過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
1924年7月,在哥哥的大力支持下,童第周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上海複旦大學,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材生。從此,他開始了追求科學,獻身事業的漫漫求索之路。
從當初那個不及格的差生到一個出類拔萃的優等生,從倒數第一名變成正數第一句,人們不禁會問:究竟是什麼造就了他的成功?答案有很多:是他的堅持不懈,是他的永不放棄,是他的爭氣,是他的不服輸,是他的自強不息等精神,這些良好的品質構築了他成功的基礎。和童第周當時生活和學習的環境相比,現在的孩子可以說是太幸福了,但若是和童第周比拚搏的精神,他們就會顯得“貧窮”許多。想要成功,就應該像童第周那樣,從失敗中爬起,從嘲笑中站起,永遠都要頑強向上,永遠都要敢於拚搏!
2.進入知名學府,成就更加卓然
雖然考入了當時全國知名的學府,但童第周深知這隻是一個起點,想要攀登生物學的高峰,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因此,童第周絲毫不敢懈怠,他更加刻苦努力,經過四年的學習時間,他已經成為生物係的一名出類拔萃的學生了。
彰顯愛國之心
“中國人不是笨人,應該拿出東西來,為我們的民族爭光!”
也許出生的那一天開始,童第周的生活就注定了要曆經許多磨難,他的人生步伐也會在民族複興的坎坷中奔波。不過,最終童第周戰勝了這些苦難,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因為他清楚,命運決定不了人生,隻要你願意,就能夠改變,而且改變地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