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貼門神的由來
每逢過年,人們總要去街上買兩張門神畫回來,貼在自己家的門上。這門神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國家富強,人民安樂,史稱“貞觀之治”,唐太宗心裏挺高興。可是在打江山的時候殺人太多,他心裏又有點不對勁;尤其是玄武門事變中殺了他的親哥親弟後,總是疑神疑鬼的,不太安生。
一天夜裏,李世民正在夢中,忽然聽見門外響起一陣奇怪的哭叫聲,一會兒,又聽見房頂上有重重的腳步聲,撞擊房門聲,敲打窗戶聲。李世民趕緊叫護衛,護衛進來,卻什麼也沒發現。可李世民一睡下,那些奇怪的聲音又響起來,嚇得李世民緊緊地抓住被角,連口大氣也不敢出。就這樣,一直鬧到雞叫,聲音才止住了。
天一亮,李世民又叫太監宮女前來詢問,可是這些人都說什麼也沒聽見。李世民感到很奇怪,總以為是有什麼鬼魂在作怪。
第二天夜裏,還是和頭天晚上一樣,鬧個不休,第三天,第四天……一直鬧了7個晚上、第八天早朝的時候,李世民再也忍不住了,不由自主地把每天晚上受驚的事告訴了文武百官。當下,秦叔寶出班奏道:“臣一生殺人不計其數,如果把屍體堆積起來,就有一座山那麼大,可是,也從來沒見有什麼鬼魂作怪。所以臣從來不信鬼神。今夜臣願與敬德將軍一起,伺候萬歲,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李世民一聽,十分高興,點頭答應了。
秦叔寶和尉遲敬德二人披盔帶甲,當夜就站在宮門外守護。李世民心裏踏實了,不疑鬼疑神了,也就沒再聽到什麼聲音了,能夠安睡了。
李世民為了酬謝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守夜辛苦,賞賜他們很多金銀珠寶,亦稱讚他們說:“兩位將軍真是門神啊!”隨後,又找來許多畫師,給他們畫像,還把畫像懸掛在宮門左右,李世民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驅邪。
後代人不知道李世民由於精神緊張曾一度有過幻視幻聽的毛病,還真的以為貼門神就可以使一家平安不受鬼魂侵擾呢。這樣,就把李世民的做法沿襲下來了,把秦叔寶、尉遲敬德尊為門神,過年時,也要把他們的畫像貼在家門上。送花圈的由來
送花圈是從歐美傳過來的習俗。在我國古代,喪葬儀式以搭靈堂為主,四周飾以白布,並紮紙人、紙馬來燒,另外還要打幡、撒紙錢等。
按照北歐的傳說,一個人臨死時帶上花圈,安琪兒(即天使)就會把他的靈魂帶到天堂。原來,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法律——《十二銅表法》中《神聖法》第七條說:“假如有人或者親身,或者由於自己的馬或奴隸在競賽中獲勝而得到花圈,那麼在他死時,無論在他家裏或在戰場,都不禁止把花圈置於死者身上。同樣,也允許他的親屬帶花圈參加葬禮。”
顯然,花圈原來是一種獎賞物!好人升天堂,壞人下地獄,這是古今中外皆同的看法。
既然花圈是勝利者和勇敢者才能得到的獎賞,難怪安琪兒就隻願把有花圈的靈魂帶上天了。
現在人們為死者送花圈,仍然屬於給死者贈送的“葬禮”之類。
中秋吃月餅的由來
中國很早就有在農曆8月15日中秋節那天吃月餅的習俗,這種習俗的來源說法不一,大致有四種:
一說始於唐朝。唐高祖年間,北方匈奴連年侵犯邊疆,大將李靖率兵出征勝利後,於中秋節凱旋。為慶祝勝利,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狂歡通宵。當時有個來中國經商的吐蕃人給皇上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裝飾華麗的餅盒取出圓餅,分與文武群臣共食。於是,中秋吃月餅就從此流傳開來了。
一說始於宋朝。每逢中秋之夜,人們均登高樓、爬高山,待月亮升起時開始進行祭月活動,所用供品有月餅、瓜果、雞冠花之類,但以月餅為主。宋代詩人蘇東坡詩雲:“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那時的月餅與現在的月餅已很相似了。
一說始於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滅了南宋,統治了全國,仍對勞動人民進行壓迫和剝削。人民為了反抗他,利用互贈月餅的形式在餅中夾藏字條傳遞信息,約定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共同起義。明朝成立以後明太祖朱元璋為紀念這一壯舉,便下令在每年中秋這天吃月餅。
一說始於清朝。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遊到杭州正值中秋,有人獻上甜餅,得到乾隆的稱讚。從此,甜餅成了月餅,每到中秋節,便形成了現在的吃月餅習俗。
今天,我們在中秋節吃月餅,不僅為了慶祝豐收,而且也是對親人團圓的一種期盼。
烏鴉叫是“不祥之兆”的由來
人們討厭烏鴉叫而喜歡喜鵲叫,完全是一種心理因素。烏鴉長得一身黑,叫聲難聽,喜食腐肉,又總是在寒冷的冬天和曠野裏出現,形成幅寒鴉枯木的淒涼景象,故人們就把烏鴉與悲慘氣氛聯係起來。其實烏鴉是一種非常孝順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