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第一名勝奇跡

世界上的名勝奇跡,是人類最珍貴的文化遺產,那裏鑒證了曆史的過去,讓我們在欣賞名勝的同時也為創造者的經典的藝術創造驚歎不已!

尼亞加拉大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的聞名

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瀑布位於加拿大和美國交界的尼亞加拉河上。尼亞加拉河是連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一條水道,僅長56000米,卻從海拔174米直降至海拔75米,水量豐富的尼亞加拉河經此,驟然陡落,水勢澎湃,聲震如雷。

湖水經過河床絕壁上的山羊島,被分隔成兩部分,分別流入美國和加拿大,形成大小兩個瀑布。小瀑布稱為美國瀑布,在美國境內,高達55米,瀑布的岸長度328米;大瀑布稱為加拿大瀑布或馬蹄瀑布,在加拿大境內,高達56米,岸長約675米。

馬蹄瀑布由於水量大,水從50多米的高處直而衝下,氣勢尤如雷霆萬鈞,濺起的浪花和水氣,有時高達100多米。當陽光燦爛時,便會營造出一座七色彩虹。

尼亞加拉的地質構造

在尼亞加拉峽穀中,岩石層是接近水平的。岩石的頂層由堅硬的大理石構成,下麵則是易被水力侵蝕的鬆軟的地質層。水流能夠從瀑布頂部的懸崖邊緣筆直地飛瀉而下,正是由鬆軟地層上的那層堅硬的大理石地質層所起的作用。

更新世時期,巨大的大陸冰川後撤,大理石層暴露出來,被從伊利湖流來的洪流淹沒,形成了如今的尼亞加拉大瀑布。

通過推算冰川後撤的速度,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最早則有可能是在2.5萬年前形成的。當時瀑布應該位於安大略湖的南岸,高度應在100米以上,聲勢之大,應遠非今天所見瀑布之能比擬。

尼亞加拉瀑布及由它衝出來的尼亞加拉峽穀的形成有著特殊的地質條件,目前尼亞加拉瀑布所在地的表層岩石屬於古生代誌留紀的白雲岩,抗侵蝕能力極強,但這層岩石之下卻是脆弱的頁岩和沙質岩層,瀑布的常年衝蝕,使得石灰岩崖壁不斷坍塌,致使尼亞加拉瀑布逐步向上遊方向後退。

據1842至1927年觀測記錄,岩層平均每年後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漸減小,照此下去,再過50000年左右,瀑布將完全消失。

為了挽救尼亞加拉瀑布,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美、加兩國政府耗費巨資采取了控製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瀑布後退速度控製在每年不到0.03米。

尼亞加拉的旅遊資源

美加兩國一直很重視尼亞加拉瀑布的旅遊開發,至19世紀20年代,尼亞加拉瀑布城就已成為旅遊勝地。1888年5月24日,尼亞加拉瀑布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除了分別建立一個尼亞加拉瀑布市的旅遊城市用於發展旅遊業之外,早在1885年加拿大建國之初,加拿大政府就建立起尼亞加拉公園管理委員會,負責保護這一地區的自然、人文遺跡,規劃景區的建設,安大略省政府還把尼亞加拉瀑布附近的3000英畝土地收歸國有,用來建設旅遊設施。

閱讀點擊

“尼亞加拉”在印第安語中意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認為瀑布的轟鳴是雷神說話的聲音。在他們實際上見到瀑布之前,就聽到酷似持續不斷打雷的聲音,故他們把它稱為“巨大的水雷”。

古巴比倫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的神秘傳說

“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90000米,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距今約有3800年的曆史。

空中花園位於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王宮旁邊,據說是座110米高的假山,依附於兩堵城牆之間,假山層層種植花草樹木,以人力引河水上山,既澆灌了花木,又製作了人造溪流和瀑布奇景。

千百年來,關於空中花園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底的公主安美依迪絲為王後,公主美麗動人,深得國王的寵愛。

可是時間一長,公主愁容漸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說:“我的家鄉山巒疊翠,花草叢生,而這裏是一望無際的巴比倫平原,連個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麼渴望能再見到我們家鄉的山嶺和盤山小道啊!”

原來公主得了思鄉病,於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區的景色,在他的宮殿裏,建造了層層疊疊的階梯型花園,上麵栽滿了奇花異草,並在園中開辟了幽靜的山間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

工匠們還在花園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樓,矗立在空中,巧奪天工的園林景色終於博得公主的歡心。

空中花園的遺址發現

19世紀末,德國考古學家發掘出了巴比倫城的遺址,發現了一個不尋常、半地下的、近似長方形建築物,麵積約1260平方米。

這個建築物由兩排小屋組成,每個小屋平均隻有6.6平方米。兩排小屋由一走廊分開,對稱布局,周圍被高而寬厚的圍牆所環繞。

西邊那排的一間小屋中發現了一口開了3個水槽的水井,經考古學家分析,這些小屋是原來的水房,水槽是用來安裝壓水機的,因此認為這便是空中花園的遺址。

當年巴比倫人用土鋪墊在這些小屋堅固的拱頂上,層層加高,栽種花木,至於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壓水機源源不斷供應的。據考古學家考證,那時的壓水機使用的原理和我們現在使用的鏈泵原理基本一致。

那時的壓水機把幾個水桶係在一個鏈帶上與放在牆上的一個輪子相連,輪子轉動一周,水桶就跟著轉動,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個過程,水再通過水槽流到花園中進行灌溉。這種壓水機現在仍在兩河流域廣泛使用。

考古學家在遺址裏還發現了大量種植花木痕跡和巴比倫楔形文字的泥版文書,然而到目前為止,在所發現泥版文書,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文獻記載。總之,傳說中的空中花園,它的真實麵目依舊隱身於曆史的迷霧之中。

現在我們難以見到巴比倫的原貌,巴比倫空中花園也隻能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之中了。

閱讀點擊

由於花園比宮牆還要高,給人感覺像是整個禦花園懸掛在空中,因此被稱為空中花園,又叫懸苑。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從來都不是吊於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錯誤翻譯所致,才會讓人們誤認為空中花園是吊在空中的。

神聖的雅典衛城

衛城的曆史和今天

雅典衛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也稱為雅典的阿克羅波利斯。雅典是希臘的首都,位於希臘南部阿梯卡半島的西南。衛城是雅典的心髒,坐落在老城中心一座15.6米高的小山丘上,故也稱高城。

衛城東西長320米,南北寬156米,四周以城牆圍台。公元前5世紀雅典從波斯入侵的破壞中複蘇過來,並展開了大規模的重建工程,尤以市中心的雅典衛城建造得最為宏偉壯麗,並成為西方古典建築最重要的紀念碑之一。

衛城修建之初是一位國王的城堡,重建後其功能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城堡變成宗教聖地,其上相繼建造了帕特農神廟,山門、勝利女神廟以及埃雷赫修神廟等宗教建築。

今天,衛城經曆了2000多年的變遷,已不再是宗教聖地,而是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

衛城的著名建築群

山門是衛城的真正的入口,多利安式及奧愛尼亞式列柱巧妙地穿插並列,氣勢雄偉。以前山門是由兩側的宮殿組成的,如今僅剩5個門的柱子。

山門後的伊瑞克提翁神殿,建於公元前395年,內部有一雅典娜的木雕像,在這座神殿南側廊台的6尊女像柱,是屬於愛奧尼亞式的變形;現在所看到的優美女像列柱結構完美,不至讓視覺上產生不自然的現象。

雅典衛城最著名的建築是帕特農神廟,它是公認的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紀念碑。此神廟矗立在衛城的最高點,是祭奉雅典娜女神的主廟,被認為是多立克柱式建築發展的頂峰。

從神廟西山牆中央的人像到最引人注目的排檔間飾上都可以領略大師的偉大。由92塊白色大理石飾板裝飾而成的中楣飾帶,有描述希臘福州內容的連環浮雕,浮雕所表現的緊張的搏鬥,人與怪獸的撕扯生動逼真。天神們或威武或飄逸或閑散的姿態巧妙地貫穿在一起,那肌肉的彎曲、戰袍的飄揚、眼神的哀喜,無不透露出雕刻者對美的熱愛和對生命理性的思索。

帕特農神廟的右側是著名的埃雷赫修神廟,它由三部分組成:西側是埃雷赫修工的墓室;北側是由6根愛奧尼式柱支撐的大廳;南側是由6位少女雕像作為柱子支撐的小廳。

衛城南麵的圍牆腳下有一個古希臘時期著名的劇場:酒神劇場。約公元前6世紀,一尊酒神的塑像被帶到了雅典,於是,古希臘人開始供奉這位狂飲與歡樂之神,並於日後建造了酒神廟及酒神劇場。劇場於公元前330年左右建成,當時可以容納17000人,是雅典城中最大的劇場。

衛城在西方建築史中被譽為建築群體組合藝術中的一個極為成功的實例,特別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麵更為傑出。2500多年以來,這座白色石灰石所建的神殿,在藍天豔陽交互輝映下,展露莊嚴而綺麗的風姿。登臨山上可飽覽雅典市內新舊建築交雜的情景,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