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出來以後,剩下的元氏遠房宗族都非常害怕,他們立刻聚集在一起商量自救的辦法。有個叫元景安的縣令想了個主意,就說:“我們現在要想保住性命,恐怕就不能再姓元了。我們應該請求皇上,讓他賜我們改姓高。”

元景安有個堂兄,名叫景皓,是個很有骨氣的人。他堅決反對改姓,說:“我們怎麼可以為了保住性命,拋棄自己的姓而改姓別人的姓呢?這不是連祖宗都不要嗎?大丈夫寧可作為玉器被打碎,也不願意為了保全而去做瓦器!我寧願保持氣節而死,也決不願意為了活命而忍受改姓的屈辱!”

聽了元景皓大義凜然的一席話,其他人都覺得很慚愧。

半途而廢

【釋義】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堅持到底。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列女傳》。

東漢有一個人名叫樂羊子,他的妻子非常賢慧。

一天,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誌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也不吃別人施舍而呼喚過來吃的食物,寧可餓死。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東西。這樣會玷汙品行。”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非常慚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後到遠方去尋師求學。一年後,樂羊子歸來。妻子跪著問他為何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沒有其他緣故。”

妻子聽罷,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於織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會白白浪費掉了。”

妻子接著又說:“讀書也是這樣,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歸,和割斷織絲有什麼兩樣呢?”

樂羊子聽了妻子這一席話更覺得慚愧,趕忙告辭離家,繼續回去完成學業,終於事業有成。

頭破血流

【釋義】頭破了血也流了,比喻狼狽不堪的樣子。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

唐三藏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路上,見一群和尚正打著號子把滿載瓦木料的車子推上陡坡,而有兩個道士在旁邊監工,悟空感到奇怪,便裝作上前詢問叔父的下落。

道士說:“你去沙灘上查看,哪個是你叔父就放他回去。”

行者來沙灘上,和尚們見了忙磕頭。行者說:“別怕!我不是道士也不是監工,是尋親的。”

和尚聽說來尋親,個個出頭露麵,巴不得被認作親戚放回去。結果沒有認到叔父,行者回去見了道士卻說:“這五百和尚都與我有親。其中一百是左鄰、一百是右舍、一百是父黨、一百是母黨、另一百是我的知交,你把這五百人放了。”

道士說:“那些和尚是國王禦賜,若放一二名還得在師父處遞了病狀,然後補個死狀才成,怎麼說都放的話!”

行者見道士不放和尚,便從耳朵裏把鐵捧取出,迎風撚了撚,晃了晃,越晃越粗、越長。猛然照道士臉上一刮,打得那道士頭破血流身倒地,皮開頸折腦漿傾!眾和尚見此情景慌了手腳,連聲喊:“不好啦,不好啦!打殺皇親了。”

悟空見眾人驚慌,急忙把身份表明並告訴眾人,是來救你們脫離苦難的,這些和尚才放心地各奔東西。

民不聊生

【釋義】形容人民極端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