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疑問從心底浮出,如果二奶奶的狗真有艾爹說得那麼靈,那麼即使爺爺沒有說謊,九坨按照那種方式將傷口重新劃開就能自救嗎?
我的疑問很快就得到了解答。
因為九坨出現了。不是被別人找到後押送回來的,而是他自己走回來的。他從文天村那條路上朝側屋裏走來時,村裏的女人都迅速縮到了屋裏,好像跑慢一點兒就會被九坨侵犯似的。縮回屋裏的女人在門縫或者窗縫後麵偷瞄由遠及近的九坨,好像想以身涉險,看看九坨會不會真的像瘋狗一樣朝她撲過去似的。
估計此時的情景讓很多人都想到了附近鎮上發生的一件往事。
離我們這裏最近的一個鎮名叫馬店。馬店,顧名思義是賣馬的店子。沒錯,在明清朝的時候,這裏沒有形成小鎮,隻有一個賣馬的店子。為什麼在這裏賣馬?因為這個馬店的前身是驛站。
古代送信不像現在,貼個郵票就可以寄到全國各地,現在寫信都覺得麻煩,不如打電話發短信方便。但是那個時候,信使隻能騎馬送信。但是馬要吃喝,不能一直跑路,所以就有了驛站。信使在一個驛站出發,跑到下一個驛站的時候換一匹馬再跑,這樣可以提高效率。所以,一個驛站要備好幾匹馬。驛站的主人幹脆在此地建起一個馬店,給信使提供馬匹的同時經營買賣馬匹的生意。
商人一多,就需要住的地方。於是,挨著這個馬店又建起了一個客棧。就這樣,馬店慢慢由一個小小的驛站發展成一個人口眾多的小鎮。
我要說的不是馬店的形成過程,而是在馬店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之前發生的一件怪事。
某年春天,馬店旁邊的客棧來了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少婦,麵容俊俏,身姿婀娜。這個女人身後跟著一隻大狗,豺口狼牙,非常凶猛。一開始,周圍的租客都很怕這隻狗,不敢靠近半步,後來發現其實這狗的性格還蠻溫順。隻不過,如果有男人要進這女人的房間,這狗就直立起來,撕衣咬人,氣勢洶洶;要是女人進呢,這狗就搖尾晃腦,表示歡迎。
周圍租客都覺得這是條護衛女主人的好狗。
慢慢的,這女人跟客棧裏的七姑八婆混熟了,互相串門聊天。很快別人就發現了不對勁兒的地方,別人家養狗,拿些自己吃剩的東西隨便打發即可。可是這女人不同,每到吃飯的時候,她就輕喊一聲:“開飯啦。”然後那條狗趾高氣揚地進入房間,坐在上座,這女人端上飯菜,讓那條狗先吃。狗吃完以後女人才上座吃飯。
有一次,客棧一個仆人的老婆幹完活回家,時間已經很晚了,恰好路過這個女人的房間,聽到裏麵有狗的叫聲。她以為這個女人還沒有睡覺,就從窗戶縫隙往裏看。那時正是十五前後,月亮正圓,月光明朗。她發現那女人裸身躺著,狗則像她丈夫一樣趴在她身上。這個老婆子又聽女人說:“我已經累了,你下去吧。”果然,狗解人意,下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