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在卡爾斯魯厄市北部的艾根斯泰因有一座教堂,以前它是某個異教的祭堂所在。從這裏向南引一條直線,橫穿卡爾斯魯厄到克羅斯特瓦爾德,史前這裏也曾經奉行過異教的宗教儀式。然後,向西北方向引直線到布歇爾堡的大教堂,再向東連接克萊因一斯泰因巴赫的教堂,最後是聖文德林大教堂,它位於卡爾斯魯厄市西南角的拉斯達特萊茵瑙,回到出發點文根斯泰因大教堂,我們就得出了一個巨大的五角星形。
五角星形的最後一根連線通過克涅林根,這個地方現在是卡爾斯魯厄的一部分。很久以前,克涅林根的城徽就是五角星形,但是無人知道它是如何出現的。
金斯·穆勒博士通過認真細致的工作,在一片混亂之中整理出這一引人注目的圖形。不僅如此,五角星形道路的長度比例竟然正好符合黃金分割律。
將線段分成兩段,如果較短的一段與較長一段的長度之比正好是較長一段與整條線段的長度之比,就稱這種分割為黃金分割。黃金分割的有趣之處在於,對較長的線段進行黃金分割,所得線段正好與原來較短線段長度相等,因此,可以將這種分割不斷進行下去。
卡爾斯魯厄的五角星形符合黃金分割律,聖瑪伽雷滕大教堂正好位於從聖文德淋到克羅斯特瓦爾德連線的黃金分割點上。五角星形上其他連線也有類似的情況。
在一個美麗的夏日早晨,丹麥私人飛行員布雷本·漢森駕駛他的單引擎飛機在諾曼城堡的特雷勒堡上空繞了幾個圈,他看到了特雷勒堡分布規則的環形城牆,也看到了地麵上16個橢圓形的構造,考古學家認為它們可能是諾曼人的船塢。地麵上城牆彎曲的形狀讓漢森想起了拋物形天線。他不由自主地調節了自動駕駛的方向,沿著想像中天線所指的方向繼續向前飛。經過大約67千米後飛抵第二個諾曼城堡的伊斯哥爾摩。這一點並不奇怪,兩點之間總是可以連成一條直線的。
布雷本·漢森繼續保持航向,飛行100千米之後到在第三個考古帶菲爾卡特。沿著這條直線繼續飛行又見到第四個諾曼城堡——阿戈斯堡的巨大環形城牆。這樣,漢森共飛行2185千米,其航線串起了4個諾曼城堡。
回到家之後,布雷本·漢森在地球儀上延伸他飛行的航線。這條直線在柏林旁邊經過,越過阿爾卑斯山脈,穿過南斯拉夫最後到達古希臘的著名城邦德爾法。
古希臘人認為德爾法是世界中心,德爾法後來以其神諭聞名於世。整個德爾法城邦供奉宙斯之子阿波羅。阿波羅有許多身份,他是光明之神,也是醫學之神,除此之外,人們還視其為青年人的導師。
令人驚訝的是,所有古老的希臘祭祀場所的相對位置構成了精確的幾何關係,而大量的連線均通向德爾法。
類似的其他幾何關係還有許多,由此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古希臘祭祀場所是按照幾何原理進行設計建造的。
那麼,希臘國土上的幾何學奇跡以及卡爾斯魯厄市的“五角星”究竟有何意義呢?我們在其他地方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自然奧秘自有其獨特理由,但這裏的秘密可能與如下兩個事實有關。
正在經受巨大苦難的部族,想通過地麵上巨大的五角星向天外諸神發出求救的信號。事實上,古代的諾斯替教派正是把五角星形視作燃燒的星。
此外,通過按照幾何學精心布置其分布的神廟、城市中巨大的五角星形,以及橫貫上千米的直線,古人試圖與未來的人類取得聯係,告訴他們某些信息。
無論何時,當未來的人類對地球進行仔細測量之後,他們遲早會發現這些別具一格的幾何奇跡。牧夫座電波之謎
1972年春的一天,年輕的蘇格蘭天文學家羅倫,在格拉斯哥大學圖書館翻尋資料,一份非常有趣的記錄引起了他的極大注意。記錄是由挪威教授史托馬留下的,記述他於1928年4月3日在荷蘭菲利浦實驗電台工作時,為了校正一座PCJJ電台,無意中收到了一些奇怪的、每隔3秒鍾出現一次的信號。由於信號非常有規律,顯然不是機械故障引起的。史托馬感到非常奇怪,就把這件事報告菲利浦電台的通信總監溫達波。溫達波也很感興趣,猜想它也許來自外太空。於是,他們安排了一個計劃,把摩氏電碼中的“S”,即信號“嘟——嘟——嘟”,按波長314米、間隔20秒發射出去。從1928年9月25日開始,連續發了16天,可惜沒有收到任何回音。
同年10月11日,來自哈爾斯的電報聲稱,也收到了那奇妙的每隔3秒鍾出現一次的信號。史托馬立即趕到現場,聽到了最後3秒鍾的信號。以後,這奇怪的信號突然在3~15秒的間隔內不規則地重複出現,就像有人正企圖和我們取得聯係。
史托馬驚喜交集,於10月24日又安排了一次信號發射。結果,在奧斯陸又收到了同樣的奇怪信號。這個消息立刻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許多實驗電台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奇妙信號上。其中,英國的亞華頓爵士報告說,曾在1929年2~4月間,收到過10次這一信號。1929年5月9日,又有一艘正在印度海域觀測日蝕的法國科學考察船,無意中也收到了同樣信號。然而,這奇怪的信號究竟意味著什麼,沒有人能夠解答。
在1929年以後,除了1934年有一位業餘無線電愛好者訴說曾收到這一信號外,再沒有音信。
看了這些記錄,羅倫深信,這一信號來自地球之外的文明世界。他用盡一切科學的邏輯推理,企圖破譯這一信號。經過一番努力,他宣布他終於明白了信號的大意:“一艘來自牧夫星座的飛船,正環繞著星係運行。”這裏的星係指的是太陽係。
後來,羅倫與美國史坦福大學培士維教授合作,對史托馬當時的記錄進行了更詳細的分析,進一步確定,飛船是來自牧夫座的一顆星。由於我們地球文明受到當時技術的限製,沒能抓住這有利的機會與飛船取得聯係。那時,史托馬雖然發出了信號,但發出的信號的波長太長,無法穿越大氣電離層,因而飛船不可能收到。飛船的駕駛員收不到我們發出的信號,以為我們的太陽係是個沒有智慧文明的不毛之地,就在環行一段時間之後,失望地悄然離去。UFO的分類
飛碟研究專家將目擊者所看到的飛碟以大小來分類,從小型迷你型飛碟到大型飛碟,它們形狀各異。假設飛碟是外星人所乘坐的飛行器,那麼可能由於不同的用途,而有各種形狀、大小的區別。按照目擊案例由大到小,可將飛碟分為如下幾類:
1.超小型無人探測機:大多直徑為30多公分。大的飛碟會飛進房屋內,在標準大小UFO出現前先發現這種小飛碟的情況居多,通常為球形或橢圓形。
在馬來西來曾發現過迷你型UFO載有矮小的外星人,所以不能斷定,迷你型UFO是無人探測機。
2.小型偵察機:直徑在1~5公尺左右,曾有人目擊到這種飛碟著陸,並從飛碟中走出外星人,外星人還在降落點附近進行各項調查。
3.標準型聯絡船:直徑在7~10公尺以上,大多數為圓盤型,是最常見的“不明飛行物”,可能是供外太空與地麵調查的飛碟互相聯絡用的,地球人被綁架到飛碟的事件,也幾乎都發生在這種類型的飛碟上。
4.大型母船:直徑由幾百公尺到幾千公尺以上大小的飛碟,以圓筒型及圓盤型居多。大多是在幾千公尺到1~2萬公尺的高空被看到的,沒有降落在地麵的目擊案例。
由於有許多目擊者指出,有小型或標準型的UFO飛進或飛出,因此,這類最大的飛碟被認為可能是飛碟的大型母船。
若按照外形來區分,則飛碟至少可分為10種,為什麼有這麼多形狀的飛碟呢?專家們尚未找到原因。UFO的研究
由美國、日本等國家的9名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盡管沒有明顯證據證明不明飛行物(UFO)裏像某些科幻小說所說的那樣存在“綠色的小人”,但他們認為,一些關於不明飛行物的報告仍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
這次研究,是由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彼得·斯特羅克帶頭的科研小組在1970年開始研究的。據該小組的專家們說,他們是最早對不明飛行物進行獨立研究的。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盡管他們對大量關於不明飛行物的報告很感興趣,但多年來,公眾對科學界卻一直沒有重視對該領域的研究。
來自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科學家托馬斯·霍爾澤是該小組的成員之一,他承認他無法相信外星人能從飛行的球體上觀察人類的說法。但他指出,他們在研究中仍然發現了一些無法理解的現象,主流科學家應該努力弄明白這些現象。他們研究的材料包括人們拍攝到的不明飛行物的照片。
科學家們認為,他們收到的一些報告聳人聽聞,但這些是因為過去沒有人對此領域作出嚴肅的研究所致。他們指出,少數報告提到了一些少見卻很重要的現象,例如風暴之上的電運動以及罕見的雷達大氣波導現象等。所謂雷達大氣波導現象,就是指雷達以奇怪的方式反彈回大氣層,讓人感覺似乎是從別的地方發來的信號。科研小組認為,以往科學界對不明飛行物太感興趣,是因為受當時科學技術條件的限製,也因為很多科學家認為不明飛行物的現象更像一種精神現象,而不是科學現象。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應該能從不明飛行物研究中學到更多的東西。在過去的50年中,人們報告了大量不明飛行物現象,這些報告對很多領域的研究有益,包括對騙術、幻覺、行星、恒星、流星、雲的形成、球狀閃電、秘密飛行物以及外星飛行物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