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認為雲南滄源可能存在著兩個品種的“野人”,一是小種,主要特征是個體較小,一般在15~18米左右,毛發多呈灰黑色;二是大種“野人”,主要特征是個大體大,一般身高在2米左右,毛發較長而顯棕紅色,雌性的乳房較大。不管大種、小種“野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活動規律,就是在一年當中的8~9月份出來找食物或是尋覓配偶。
1982年8月底,“野人”連續幾次夜闖班洪大寨胡德禮家的竹樓。
胡德禮是一個精明強幹的佤族中年男子,44歲,很有膽識。他家的竹樓,居於村寨之中。胡德禮的妻子是個秀外慧中的傣族婦女,有兩個兒女,母親有時和他們生活在一起,胡能操漢語,而且說得十分流利。
1982年8月底,他愛人帶著大姑娘回娘家去了,家裏隻有他和小兒子。30日那天晚上,他照例領著兒子在裏屋安歇。大約淩晨5時多鍾,突然而來的響聲使他從睡夢中驚醒,又聽到撥了幾下門閂後,一個家夥匆匆走進家來,頓時隻聽到竹樓發出咋嚓哢嚓重重的腳步聲。胡德禮立刻翻身起床,左手拿電筒,右手從枕頭下抽出匕首,迅速追了出去。看見一個高大的全身長毛的裸體女人向門外跑去。追至門口,它已逃之夭夭,不知去向。他家養的看家狗還好好地側臥在門口。胡用電筒一照,狗既沒有受傷,又沒有跑掉,為什麼有人進家,狗不叫不咬呢?他感到十分奇怪。
進房後,胡德禮把門關好,還特別加固了門閂,然後才進去入睡。他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過去常聽人說山林中有“野人”,但他未親眼見過。今晚闖進家來的是不是“野人”!還是其他什麼東西?它為什麼是直立行走的?渾身又長毛?想著,想著……終於睡著了。天朦朦亮的時候,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又把他驚醒了。當胡德禮坐立起來去拿電筒的時候,隻見一個高大的雌性“野人”站在內屋,嘴牙咧嘴,伸開雙臂直向胡德禮撲來。胡用盡全身力氣,一拳向“野人”打去,正打在“野人”的腹部。胡又從枕頭下抽刀,準備和“野人”拚搏之時,“野人”才倉皇逃走,胡一直追到門口才停步。據他回憶,“野人”是個雌的,乳房很大,個子也很高,頭部到達竹笆頂,經調查時測量竹芭高215米,說明“野人”也達兩米左右。頭發灰黑色,長及臂部,身上的毛較稀疏。“野人”咧嘴時,胡看見其牙較大,約一般人指那麼寬,而且鼻高,眉骨和顴骨部較突出。早期的四起野人事件
20世紀70年代神農架的連續不斷出現的野人事件,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關部門組織野人科學考察隊進入神農架進行調查研究。同時,他們從當地居民中了解到發生在民國時期的四起野人事件。
那是1942年,傳說房縣神農架山區裏“鬧鬼”。房縣縣長賈文誌不信鬼神,決心找出那個裝神弄鬼的家夥。一天,他帶著保安隊第一、二中隊,共五六十人,全副武裝上了山。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山上仍有少量積雪。賈文誌一行來到了黃龍山,這裏離大神農架約25千米,據說是“妖怪”的所在地。黃龍山上僅一戶人家。住戶向賈文誌反映說家後山坡常有妖怪在叫喚,這天妖怪已在此叫了大半天。賈令30名士兵帶了輕機槍從後路包抄過去,他自己居高臨下一看,果然有兩個野人在那裏哇啦哇啦叫個不停。賈定睛細看,才知野人哇哇亂叫的原委。原來,離他200米遠處有一個樹樁被劈成兩半,中間放了個木楔,是準備夾狗熊的。一個雄野人坐上去玩,木楔掉了下來被夾住下身,痛得它沒命地叫,那個雌野人想把它拉出來,可是一拉就更痛。雄野人被夾得又痛又火,竟一拳朝雌野人打去。雌野人大概是又急又氣,團團打轉,亂叫不止。賈文誌一聲咳嗽,“噠、噠、噠”三挺機槍一齊開火,那個坐著的雄野人一個倒栽蔥倒在地上,頓時血流了一大灘。而那個雌野人聽到槍聲後,卻以超乎常人的速度飛似的逃跑了。它跑時用腳,上坡時手腳並用。
被打死的雄野人有22米高,毛色棕黃,腳有30多厘米長,腳底無毛,有很厚的白趼子,手指、腳趾有尖甲,手背有絨毛,手掌無毛,也長著白趼子。麵部有絨毛,麵容和人差不多,就是嘴突出些,眼睛大些。
1945年,在房縣發生了另一起打死野人的事件。一個叫查成先的人從國民黨軍隊中逃出來,來到一個大坪。這裏住著兩戶人家。見穀場上有幾個人圍觀,查便擠進去,原來地上躺著一個被打死的雌野人,又瘦又長,約25米高。臉像猴,眼是圓的,耳朵比人的大些,胳膊與人差不多,腿細。身上毛白麻色,背脊上毛麻紅色。腳趾稍彎,手指比人長,手、腳都長有一寸長的爪。那雌野人身邊還躺著一個小野人,約1米長,頭發約4厘米長,毛是白的。據說這對野人母子跑到人家家裏偷蜂蜜吃,被蜜蜂蜇了。母野人用雙手趕蜂,由於手上沾滿蜂蜜,把臉上的毛黏住,蒙住了眼睛,結果被姓劉的聯保主任用來福槍打死,而小野人則被他家的狗咬死了。
在房縣還發生過活捉野人的事件。1922年,房縣保安團從南山上捉來一個紅毛野人。野人被粗鐵鏈捆著,關在一個半人高的木籠子裏,由4個人抬著。它身高約18米,全身是毛,毛呈棕色,毛根發紅。手腳都比人長,手指、腳趾也比人的長。半彎腰,臉帶猴相,眼、鼻像猩猩。後來野人被捆在一棵大樹上,供人們觀看。這個野人最後被押送到襄陽去了。
1942年,國民黨75軍從房縣和興山交界的皇界押下一雄一雌兩個野人來。那兩個野人身上、膀上、腳上都捆著鐵鏈,它們頭上的紅毛披到肩,頭比人頭大,臉長些,臉上有毛,嘴比人的大些,手比人手長,手和腳都有毛。耳朵也比人的大些。它們都有2米高,公的走在前頭,眼裏還流著淚水,母的在後頭。它們一步能走很遠,有人拿苞穀給它們吃,它們伸手就接。據說這對野人是當地一個農民捉到的。九龍山的人熊
浙江省的水地區遂昌的“九龍山”位於江浙、閩、贛邊界,屬武夷山係仙霞嶺的一個分支。九龍山為浙江省第四高峰,地處亞熱帶,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人熊”時常出沒其間。古籍《方輿誌》上稱“西蜀和處州山上也有狒狒,被稱為人熊。”處州指現今麗水東南,即遂昌一帶。據當地人反映,解放前遂昌縣黃沙腰區與江山縣交界處,有一條10多裏長的山路山深林密,“人熊”時有出沒。在此山路兩頭的涼亭裏專門放兩節竹筒,以便碰上“人熊”時可使用它套在雙臂上以逃脫“人熊”的襲擊。
1979年8月,當麗水地區科委組織自然資源調查隊在九龍山區進行綜合考察時,聽到群眾關於“人熊”的種種傳說,考察隊在山上還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窩和大的腳印,於是增加了調查“人熊”的項目。在調查過程中獲知,1953年,水南鄉清路岔村婦女徐福娣曾打死一頭企圖侵犯她女兒的“人熊”——形體像人的野獸,還砍下了怪獸的手腳向政府請賞,後來這副手腳被一個中學教員索取,做成標本保存下來。
1980年,幾經周折,終於在遂昌西屏鎮第一中學的貯藏室裏找到了塵封24年的標本。這副浸製標本可算是中國“野人”考察活動中除毛發外所獲得的首份直接證據,這個消息一經發表便引起轟動。有關專家於當年12月追蹤到此,對現場進行考察,訪問當事人及目擊者,並對手腳標本進行多方麵的詳細研究,還與各種猴類、猿類及人的手腳標本進行對比。得出結論,它屬靈長類,但絕不是“野人”的,也不是猿的,而是一種當地尚未見記錄的大型短尾猴類。它的平均身高可達12米,體重25~30千克,跟國內已見報道的短尾猴類在某些形態細節上略有區別,而與安徽黃山上尚未見正式報道的黃山短尾猴相似,據推測可能是同一類型的短尾猴類。
雖然解決了這個有手腳標本實物的“人熊”的屬性問題,但群眾所稱高約2米,腳印巨大的“人熊”,還有待進一步考察和澄清。探尋雪人
目擊雪人
1988年2月,雪人頻頻出沒於前蘇聯摩爾曼斯克州科拉半島上。
據目擊者回憶,第一次和雪人相遇是在晚上。農民伊凡剛招呼孩子睡下,忽然看見屋前空地上出現了一個高大的毛茸茸的黑影。黑影搖搖晃晃向屋子走來,走著走著,低頭撿起一塊石頭,“嘩啦”一聲打破了一塊窗玻璃。窗玻璃的碎裂聲使黑影吃了一驚,它沿著牆壁很快爬上了屋頂,然後從屋後翻牆而去。
第二次和雪人相遇是在冬末的一個早晨。幾天以前,沙沙和舒拉兩個孩子一起去溪邊野營。他們在砍伐過的木樁上搭起簡易帳篷。白天,兩人到溪邊捉魚,去林中打野兔,晚上則回到帳篷內休息。一天晚上孩子們聽到嘩嘩的足堂水聲。一眼看去,竟是一個渾身長著灰褐色細毛的雪人。雪人越過小溪,向帳篷走來。孩子們嚇得連大氣也不敢出,眼睜睜看著它越走越近。月光下,出現在孩子們麵前的是一個高達275米、寬肩膀、亮眼睛的巨人。那巨人對孩子們似乎並沒有什麼惡意,朝他們好奇地打量了半天,便拖著沉重的腳步慢吞吞地越走越遠。天亮以後,孩子們走出帳篷,他們瞧見潮濕的泥地上淩亂地印著一些大腳印,一量,哇!每隻足足有36厘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