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海之葵)三峽密林邊,巧遇林麝“夫妻”

林麝又被稱為香獐、麝鹿,成熟的雄麝腹部香囊分泌的麝香,被全世界公認為天然香料之王,在國際市場價格一路飆升約為黃金的7倍。暴利使得非法獵麝活動屢禁不止,麝的生存實際上已處於瀕危狀態。1989年1月,我國將麝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2002年10月,我國又將麝升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本文講述的是鄂西三峽庫區一對情深義重的林麝,它們兩次與人邂逅並結下了人獸不了情……

雌麝悲壯一跳,掩護“夫婿”不惜舍身飼犬

2004年12月下旬,鄂西三峽庫區遭遇了一場多年來罕見的大雪。

一個滴水成冰的清晨,鄂西巴東縣溪丘灣鄉曾家嶺村35歲的村民譚世鐸等人,正帶領4隻獵犬在村東頭森林中的雪地追捕野兔等獵物。突然,訓練有素的獵犬莫名地興奮起來,譚世鐸在雪地上發現了兩行新的動物蹄印,經過仔細辨認竟是無比珍貴的林麝!

原來,長江三峽的森林中早年間經常有林麝出沒,然而,由於多年來過度的非法獵捕,使林麝幾乎遭受滅頂之災。近年來,隨著村民野生動物保護法製意識增強,加之公安機關“治爆緝槍”專項行動,生生不息的林麝終於迎來了生存發展的春天。

譚世鐸知道林麝同熊貓一樣,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非法獵捕是要判刑的。然而,嗅到麝香味的4隻獵犬早已按捺不住,循著這股奇香朝前一路狂奔,譚世鐸一行隻好一路緊追而去。

林麝的身體嬌小,體形有些像鹿。它前腿短,後腿長,站立時前低後高,一副怪模樣。走起路來像兔子,由於後腿發達,善於跳躍,在山崖峭壁之間蹦跳自如,稱得上來去如風。

4隻獵犬在後麵奮力追趕,兩隻林麝累得筋疲力盡,隻好選擇一棵有傾斜樹幹的大樹,迅速爬上大樹。尾追而來的獵犬隻好圍住大樹興奮得一陣狂吠。累得氣喘籲籲的譚世鐸上前一看,好家夥,大樹上被圍困的正好是雌雄一對林麝。

譚世鐸出身於土家獵人世家,對林麝的情況並不陌生。經過一番仔細觀察,他分辨出這對林麝雌雄的異同:隻見這隻雄麝體呈褐色,前胸部似乎穿有橘紅色的小馬褂,它的上犬齒特別發達,猶如獠牙,特別引人注目,譚世鐸便將這隻雄麝稱作“長牙”。另一隻沒長獠牙的是雌麝,體毛深棕色,體背體側較深,腹毛較淡;下頜白色,頸兩側各有白色毛延至腋下,呈兩條白帶紋。頸背、體背有土黃色斑點,排列成四五縱行,在腰及臀部兩側的斑點,明顯而密集。它渾身各種花色搭配得當,譚世鐸便將它稱作“花子”,冬季正是林麝發情交配的季節,可以肯定“長牙”和“花子”是一對情侶。這對林麝被圍困在大樹之上,對眼前的境遇似乎有些絕望,“呦——呦——”地叫個不停。

林麝之所以馳名中外是因為麝香的緣故,雄麝的臍部和生殖器之間有香囊,能夠分泌儲藏香液形成麝香。麝香的氣味濃鬱強烈,用於傳播繁殖信息,雌麝聞香追蹤而來,經過香味引誘與之交配。

此時,令譚世鐸感到有些恐怖的是,“長牙”低頭撥弄著自己的香囊,似乎想咬破自己最珍貴的東西……

譚世鐸聽老一輩的獵人講過,林麝有一種特殊的保護本能:當公麝被人追到無路可逃之時,便會自行撕裂腹下的麝香囊,然後抽身投岩而死。“投岩麝退香”這句話便是這麼來的。譚世鐸猜想它們可能誤認為身陷“絕境”,正準備以死相拚。他趕緊叮囑夥伴讓人和獵犬撤退。誰知此時震撼人心的一幕瞬間發生了——

隻見“花子”朝“長牙”深情地望了幾眼,淒慘地叫了幾聲,似乎在對“心上人”道別,然後縱身跳下大樹,一路朝前飛奔而去,原來它企圖引開樹下的敵人。

果然,4隻凶狠的獵犬朝著“花子”一路追去,譚世鐸則迅速上前嗬斥著獵犬,想叫停它們。不過他還是晚了半拍,最前麵的一隻獵犬咬住了“花子”的右後腿:危急關頭,譚世鐸撿起一塊石頭朝這隻獵犬砸去,獵犬被擊中後慘叫了一聲,頓時鬆開林麝的後腿。

“花子”拖著受傷的右腿,跳躍著消失在茂密的叢林中,與此同時,“長牙”趁著混亂之機,早已下樹朝另一個方向逃之夭夭。

事後,譚世鐸向村民們描述起這驚心動魄的一幕,不禁感歎起雌麝的行為太悲壯了。

回家之後,譚世鐸還有些擔心那隻被獵犬咬傷的“花子”。父親告訴他,林麝是一種相當聰明的動物,它會自己治病,因為它會選擇吃一些有消炎作用的樹葉或藥草,並且野生動物有著相當強的康複力。

據老獵人講,林麝的活動場所比較固定,這一對林麝可能棲息在村東頭的那塊崖壁之上。它們縱使一時受到驚擾而逃逸,但最終總要返回原處棲息,這是一種近乎固執的眷戀情懷,被稱之為“舍命不舍山”。

為了不使這對林麝再受到什麼傷害,譚世鐸提請村長對村民多做些宣傳,讓村民不要傷害它們。

林麝雄獸和雌獸都有發達的尾脂腺。在山路行走時,喜歡將尾脂腺中的分泌物通過摩擦塗抹在路旁木樁或岩石突出處,藉以留下氣味標誌領域。據此,譚世鐸專門在村東森林中偷偷探看過,果然發現了這種粘滿特殊油脂的“油樁”。在他的提醒之下,村民們自覺地將這裏當作一塊禁地。

村民傾心救護,好個桀驁難馴的“麝姑娘”

也許真是人麝情未了,到了2005年5月8日,又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變故。

這天清晨,譚世鐸59歲的父親譚明奪像往常一樣去家旁水井背水,突然發現3米多深的井中有些異樣。似乎是一隻活的野生動物,定睛一看竟然是一隻林麝!它也許是夜晚經過這裏,一不小心失足落井,身子卡在兩塊巨大的岩石中間。

譚明奪急忙喊來兒子譚世鐸。譚世鐸感到這隻林麝好生眼熟,原來是去年底被圍在大樹上最後跳樹的那隻“花子”!

當務之急是如何將這隻林麝安全地打撈上來。礙於林麝野性十足,強行抱和捆、拖都行不通。最後,還是年紀大的譚明奪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從家中取來一塊寬大的床單布,從井口撒下去將林麝整個罩住。林麝驚恐地掙紮了幾下,便完全陷入一種黑暗之中,隻好呆在裏麵不動了。

譚世鐸便沿著井壁下到井底,然後小心翼翼地將林麝從岩石中取出抱了起來。

這隻林麝體長為兩尺多,體重約十幾斤,跟一隻未成年的山羊差不多。被布匹包裹的林麝當然並不安分,它在裏麵拚命地掙紮,似乎要掙破這令其窒息的黑幕,譚世鐸隻好緊緊地抱住它。

譚世鐸示意大夥兒不要大聲講話,因為他知道林麝這種野生動物,在深山老林習慣了野居生活,人的聲音會讓它更加感到驚恐不安。為了安全和保險起見,他將這隻林麝抱回自家的牛圈,然後放下包裹,小心地鬆開床單,放出林麝來。

誰知,這一下如同孫悟空出世一般,隻見這隻林麝四處奔跑,繞著圈屋轉圈,更為嚴重的是,它竟然不停地用頭撞牆。似乎想用這種倔強的方式以死相拚。譚世鐸頓時嚇出一身冷汗來。他喊來幾位鄰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這隻林麝重新逮住。

為了安全起見,譚世鐸給林麝套上喂山羊用的項圈,不得不用繩子將它拴起來。譚世鐸仔細辨認,這隻林麝正是去年底的那隻“花子”。

“花子”渾身有四五處外傷,最嚴重的是右腹部被岩石卡住劃破的兩處,汩汩地冒著鮮血,露出皮毛下紅白相間的血肉。左前腿關節似乎也骨折了。因為它跑動時總是用三條腿著地,抬起受傷的前腿,它的後尾脊部還有兩處外傷。

當務之急是給“花子”治療外傷。譚世鐸派女兒找來了村裏唯一的獸醫譚明發。

譚世鐸和村裏另一名漢子將“花子”緊緊地按住,譚明發用酒精和雙氧水為它清創消毒。受到刺激,“花子”開始拚命地掙紮,譚世鐸又騰出手來撫摸它的身子,好讓它放鬆。經過半個多小時,譚明發終於將“花子”身上的四處外傷清洗幹淨,有兩處外傷分別縫合了7針和9針,最後,譚明發還給林麝注射了消炎針。

考慮到林麝屬於國寶級的野生保護動物,譚世鐸於是給溪丘灣派出所打去了報警電話。

所長楊運釗接到報警電話,立即向巴東縣林業公安部門通報了情況。然後和副所長田旭趕赴20公裏開外的現場,楊所長對村民們的行為表示讚賞,但明確指出待林麝康複後要放歸大自然,任何人不得長期非法飼養甚至出售牟利。

鑒於“花子”的傷勢較為嚴重,譚世鐸提出由他來喂養“花子”一段時間,楊所長同意並強調治療期間林麝的安全由譚世鐸承擔。譚世鐸當即立下了軍令狀。

“花子”究竟吃什麼食物呢?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令譚世鐸大傷腦筋。起初,他們專門為它采來了野草。誰知“花子”對這些食物連嗅也不嗅,它似乎在絕食以示抗議。

萬般無奈之下,譚世鐸隻好去查詢林麝喜歡吃的食物。得知林麝喜歡吃菊科、薔薇科植物的嫩枝葉,地衣、苔蘚等,特別喜食鬆或杉樹上的鬆蘿,食物要以灌木嫩枝葉為主,關鍵要鮮嫩。

了解了林麝的這些嗜好,譚世鐸於是每天清晨花兩個小時進山采食,將沾滿朝露的嫩葉等林麝喜食的食物放到“花子”麵前。也許被譚世鐸的誠心感動了,加之好幾天未進食實在是饑腸轆轆,“花子”終於開始進食了。

雄麝多情探望,森林召喚夫妻雙雙把家還

2005年5月12日深夜,辛勞一天的譚世鐸和家人早入夢鄉,突然被看家犬一陣接一陣的嗚嗚聲驚醒(為了防止林麝受到驚嚇,狗被套上了嘴籠子)。譚世鐸擔心有賊,特別害怕關在牛圈中的林麝有什麼閃失,便披衣起床外出察看究竟。

由於這天沒有月亮,等到譚世鐸打著手電筒摸到牛圈外,他突然聞到一股奇異香味,這奇異的麝香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