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妥當,秦焰便一路往瓦屋雪山的方向行去。秦焰既知瓦屋雪山有銀尾王狐盤踞,還不至於因為小銀狐這層關係,便蠢到跑去瓦屋雪山絕頂修行。秦焰選定的修行之地,乃是銅鼓山和瓦屋雪山交界的一處圓形山凹,這處山凹已經遠離銅鼓山地界,距離銀尾王狐的銀狐洞還有百餘裏,如一條深達百丈的布袋,入口處恰巧擋在瓦屋雪山的風口,終年風雪籠罩,內中凹陷的百餘畝地方卻又昏暗潮濕,難見天日。
秦焰這一路疾行,第二日傍晚便走出了銅鼓山地界,隻見身後一片連綿的蔥蘢山峰,林木森森,山澗幽泉隱現,前方地勢卻逐漸升高,莫說高大的喬木,便是植被也漸漸稀少,但一座座山峰的線條卻如刀削般硬朗,山勢巍峨,山腰之上便是雪線,峰頂都是一片白雪皚皚,和銅鼓山的秀麗相較,別有一番雄壯之美。
眼前山峰壯闊,胸懷通天誌向,秦焰隻覺心情澎蕩,對著連成一線、直插雲霄的雪山一聲清嘯,盤旋在雲尖的雪雕應聲長鳴,雕聲如銅笛悠長,在天地之間久久回蕩。
連日來修行滌天雪骨訣,秦焰已將血肉之軀修煉得血氣凝實,便是晝夜行路也不覺得疲乏,直到秦焰離開銅鼓山的第三日,終於遠遠看到了貝校尉所說的那處山凹,隻見一道猶如屏障的巨大山脈像被刀刃從中間劈開,遠遠望去,這道縫隙雲遮霧罩,如不知底細的人,絕不知這團雲霧中還隱藏著一個百丈深的天坑地縫,秦焰沿著山脈一路攀爬,終於在夜色降臨前抵達缺口處的山凹。
秦焰站在山凹的邊緣,寒風凜冽,雪花鼓蕩,被山脈阻隔的冷風夾裹著冰淩從這低矮的縫隙呼嘯而過,百餘畝的山凹上空風雪彌漫,秦焰隻覺得耳邊回蕩著梭梭勁風,卻看不全整個圓形山凹的全貌。
秦焰低頭往下看去,才覺得這處山凹的廣大,夜色昏暗,黑黝黝的穀底被連片林木的樹冠掩蓋,還好在四周凹陷的懸崖上,每隔數丈便能找到一處凸出的屋舍大小的平整之處,恰好可以為秦焰暫居之所。
秦焰如今身手敏捷,幾經挑選,看中了一處平地,外臨百丈崖壁,一棵不知年歲的古鬆立於平地邊緣,虯枝纏繞,翠葉如針。
秦焰盤坐於古鬆之下,將滌天雪骨訣運轉,又將黑眚封神殿中萬年溫玉的烏金鏈解開,吐納起天地之間的七十二族寒冰清靈之氣來。經過上次的試驗,秦焰對用黑眚封神殿控製萬年溫玉的方法已頗為嫻熟,這顆黃心被黑眚封神殿牢牢困住,若是略顯疲態,秦焰便是憑空飛出一鞭烏金鏈,將這黃心打得哇哇大叫,一絲懵懂的靈識便發起狠來,將天河龍砂的天罡法術變化的九條玄黃之河攪得天翻地覆。
秦焰在古鬆下修行了不多一會,便感覺到在這山凹修行的好處,無數冰冷的凜冽天風從這處山凹經過,其中夾裹著豐富七十二族的冰寒清靈之氣,似乎並不比在瓦屋雪山絕頂修煉差多少,也算誤打誤撞。
轉眼三五日過去,秦焰心無旁騖地在這古鬆下修煉滌天雪骨訣,又將十道冰寒清靈之氣從天地濁氣中抽離,加上之前的八道,如今秦焰便能在吐納之間操縱十八道清靈之氣進入身軀滌蕩肉身,這伐身入門的第一層吐納功夫也算小有所成。
這日清晨,秦焰剛修行完滌天雪骨訣,將十八道清靈氣息和漫天氣團散去,正站在山崖邊的古鬆下眺望百丈之下的密林,忽然看見一個身姿矯健的白影在林間樹冠飛馳,眨眼功夫,便從一棵參天大樹跳躍到數十丈開外。秦焰不知這崖下密林中還有猿猴一類的動物,瞧得頗為有趣,便從黑眚封神殿中取出一顆銅鼓山中的新鮮野桃,往那白影擲去。如今秦焰眼力非凡,雖是數百丈的距離,卻絲毫不失準頭,隻聽“吱”的一聲怪叫,白影被野桃砸中,這白影停頓片刻,竟朝秦焰所處的山崖攀爬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