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十七世紀人類發現太陽係外新生的蟲洞,麵對資源近乎枯竭的地球,近二百億的人口,人類社會幾大勢力作出了探索蟲洞以求在蟲洞的另一側尋找宜居行星,通過外星移民緩解地球的人口負擔同時獲得更多的資源的決定。幾條太空星艦穿越蟲洞發現蟲洞的另一端是人類從未發現的一片星係,他們給這裏起了個美麗的名字阿瓦隆,寄希望於在此讓人類繼續繁衍下去,更大的喜悅接踵而至,探索隊在這裏發現了大量的類地行星,科學家的調查表明這些行星有著充滿氮氣跟氧氣的大氣,完全適宜人類的生存,各種地球的稀缺元素在這裏隨處可見,整個人類社會都瘋狂了,每天無數移民星艦跟軍用星艦穿越蟲洞來到阿瓦隆,像美國西部遷徙一樣瘋狂的圈占屬於自己勢力的領地,無數的移民來到這裏,無數的星艦運載著從阿瓦隆開采的物資返回地球,為了防止在蟲洞另一側的移民跟軍隊不畫地為王,所有勢力都默認不在阿瓦隆建設任何重工業,這裏連一條民用星艦都造不出來,這裏除了無數的資源采集場就是無數的民用設備製造廠,整個阿瓦隆的軍事力量維持完全依賴地球方麵的供給。無數通過蟲洞的星艦改變了蟲洞的承受質量,蟲洞的直徑在逐步縮小,而沉浸於阿瓦隆帶來的資源的地球人沒人會想到數百年前愛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直至蟲洞坍塌,地球上的人們才驚恐的發現無法再與宇宙中某個角落的阿瓦隆取得聯係。最初的十多年地球方麵瘋狂的向銀河係外發射深空探索船,尋找無望後也逐漸放棄,地球上對於阿瓦隆的剩餘物資分配矛盾日益尖銳,最終引發了毀滅之戰,地球科技早就告別了核能走向了反物質與暗物質的形態,武器威力越來越喪心病狂,最終隻有部分外太空的哨站跟移民點幸存了下來,地球在眾多星艦的摧殘下變成了一片荒蕪的土地,大氣燒盡海洋被蒸發無數生命歸於塵土,曾經的搖籃變成了一顆飄在太空中的巨型圓球。慶幸的是幸存的人類保有了絕大部分科技,他們從太空中的小行星中采集資源建造新的星艦,為遠離太陽係尋找新的類地行星殖民點做準備。宇宙的某個角落裏阿瓦隆的人們聽到蟲洞坍塌,可能再也回不去地球的時候也是心中充滿恐慌,而手握軍隊的將軍們陸續圈地為王,彼此間相互開戰,直至打到所有星艦能源枯竭後他們才發現原來脫離了地球之後他們連給星艦動力艙加注反物質的能力都沒有,技術上隻能建造一些提煉過的礦物,他們除了能造一些基礎的生活物資外幾乎什麼也做不了,通過不斷的協商終於確定了停火保持和平,各行星的科學家技術員被集中起來研究如何在近乎原始的情況下重新發展重工業。從第一台工業機床到第一個核能反應堆的建成用了近七十年的時間,文明的傳承斷代,帶著畸形的科技,從地球上移民在此的人類奮力的掙紮著。當人類再一次通過自己的努力踏入太空他們已經與地球失去聯係達九十年,又過了三十年後第一條可以進行深空航行的飛船才正式服役,各大勢力也終於陸續組織起了屬於自己的軍事艦隊,盡管這隻是能在自己星係內航行的小船,甚至跟百年前長達近百公裏的星艦比起來這就是個小舢板,也總歸比沒有強。失去聯係後第二百四十七年根據反物質理論科學家終於製造出一種加速軌道,這種軌道可以將飛船加速到15AU的速度,大幅縮短了星係之間的交流時間,但是麵對地球科技那裝載於星艦上的巨型反物質發動機,科學家們依舊束手無策,極端精密的構造另他們無從下手。至失去聯係後第二百八十七年人類終於完成了由阿瓦隆製造的反物質發動機,盡管沒有原先星艦的強大推力,也能保證在短時間內航行於人類所控製區域了。至此偃旗息鼓了近三百年的戰火再度重燃。二次大戰中各方勢力以基層移民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為標準互相聯合,眾多聯盟互掄板磚達二百年之久,因為地區的物產不同也分別點出了不同的科技樹,所有的科技發展都是為了更好的摧毀敵方的艦隊,更快的打掉敵方的太空港為標準,隻要是可以快速的給敵人任何單位腦袋開瓢的武器就是首要發展的。武器的威力越來越喪心病狂,間接的死傷越來越大,後背兵員的不足使得科技發展向著減少戰艦操縱人數,提高戰艦生存能力繼續發展,無數的試驗品被送上戰場,終於靠著還原克隆技術以及神經元傳輸技術大幅減少了戰場的傷亡,對於各大勢力來講資源近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人口增長卻是需要很長時間,於是克隆人在戰場上大行其道,之後由於眾多克隆人不滿於出生即為上戰場當炮灰,而爆發了克隆人起義,鎮壓起義後各大勢力發現自己後續軍力不足的情況依舊嚴重,休養生息迫在眉睫,於是勢力與勢力間開始了自己的整合,抱成一團來保衛自己的安全,最後在幾大勢力坐在了一起開始正式商議停戰事宜並簽署和平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