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1 / 2)

第四節

(3)台灣的基金女明星

亞洲的女性亦不示弱。錢素惠,台灣統一投信惟一的女性基金經理人,管理統一投信龍馬基金已超過5年,曾經曆台股多次多空的洗禮,但績效依舊穩健領先。她是淡江大學財務金融係畢業的,做投資分析已經11年了,先後在統一證券研究部、新實證券研究部幹過,1997年6月正式接手龍馬基金。

2001年的台灣股市從1月3日的4739點開出,最高漲到6198點,最低曾跌到3411點。總體來看,全年來指數幾乎紋絲不動。但是,表現好的基金,年報酬率卻依然可以高達25%以上。1月份抓到反彈行情,第四季初再次勇於買進的基金,就是大贏家。《Smart智富月刊》結合《台灣經濟新報》的資料,從股票型基金短、中、長期績效,挑選不同期間都維持在所有基金排名前20%的A級基金,同時搭配低風險、投資報酬率穩健的基金,選出了10支2001年的最佳基金,錢素惠的龍學基金就名列其中。

她的龍馬基金主要投資於中小型股,由於中小型股具股本小、股價易推升的特色,且經營形態較為靈活,運營績效表現突出,因此爆發力十足。統一龍馬基金表現出色,而2002年以來績效排名亦居股票型基金前列。錢素惠表示,統一龍馬基金機動性較高,選擇的投資標的積極與防守、短線與長線兼具,她期許統一龍馬基金為短中長期皆能穩健成長的基金。

錢素惠選股除了參考公司的基本麵外,也會順應大環境轉變,機動調整持股,但每次調整至少是一個波段,而非隨勢起舞,基金周轉率屬中間水平。“順勢而為”是她的操盤哲學,評估整體環境再選擇最適合的產業,這也是龍馬基金曆經不同景氣的洗禮,仍能保持穩定表現的原因。

錢素惠對於2002年景氣傾向樂觀,她說,她希望自己能夠保持前10的排名,“減少犯錯、穩健布局,就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4)冒險的中國華爾街女人

由紐約、香港、深圳、上海、北京等這些不同性質的城市構成了伍惠文(AmyKong)廣闊的活動區間,華爾街的資本則通過她看似繁雜的行動軌跡輻射出單一的數字旋律:流動和增長。

在人們曆來的想像中,華爾街這個操縱著整個世界金融命脈的地方一直是那些身著深色三件套裝西服、講究繁文縟節、因聰明過度而過早“絕頂”的白種男人們冒險與遊戲的天地。因此,香港出生的亞裔女性伍惠文的成功就格外地令人關注和側目。

獲得紐約大學MBA的伍惠文,於1985年到1995年的短短十年期間,將美國大學教師退休基金(CREF)亞洲投資組合的規模增長了100倍,即從5000萬美元擴張到50億美元,而這些投資增值幾乎占當時美國大學教師退休基金海外投資增值的絕大部分。憑著這份驕人的投資業績,伍惠文在傳統的男人當道的國際投資界穩穩地占據了一席之地,並被有關媒體評論為是一個“tigerish"(虎虎有生氣)的女人。

“我其實並不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伍惠文自己說,“我很少去想我一定要怎麼怎麼樣。但就我的個性而言,我的確不喜歡每天重複做同樣的工作,而是常常需要去尋找新的挑戰。所以,上大學時我就決定自己今後要去做金融與投資,因為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符合我個性的事業。金融投資領域會令人體會到一種不斷變幻著的、有時甚至會令人感到窒息的巨大的風險、壓力和挑戰,同時也會讓人體會到如在巔峰般的成就感。”所以,1980年伍惠文MBA畢業後就堅決地闖入了華爾街,當時正值美國經濟低迷,伍惠文隻能從兼職證券分析員做起。“我當時拿到的每小時15美元的薪水是美國證券業的最低薪金,但我還是堅持了下去。”伍惠文說道。1985年,由於其亞裔的背景和華爾街的從業經曆,一家獵頭公司找到伍惠文,並使她成為了美國大學教師退休基金亞洲區的投資管理人。從此,伍惠文踏上了她事業的嶄新出發點。

很多人單純地以為是女人的直覺幫助了伍惠文在動蕩不定的亞洲資本市場上回避風險並獲得可觀的投資收益,伍惠文對這樣的看法很不屑:“這絕對不是靠什麼直覺,而完全是分析的結果。”伍惠文說道,“在投資這個領域,不經分析而單憑直覺做事肯定要失敗,眼光最終隻能來源於對各種複雜相關因素的分析,而我天性就喜歡做分析。”的確,從伍惠文神采奕奕的目光裏,感覺更多的是一名職業投資者的睿智和精明。

雖然身在紐約工作,但伍惠文的頭腦和心卻一直縈繞在亞洲。或許是早年生長於香港的緣故,伍惠文對亞洲始終情有獨鍾,並堅持認為亞洲相對拉美和東歐,投資回報會好得多。她自己的實際投資業績也充分證明了她這一觀點。一直以來伍惠文對亞洲的投資,主要還集中於東南亞和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