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新的入侵者(2 / 2)

霸王龍的屬名在古希臘文中意為「暴君蜥蜴」,種小名在拉丁文中意為國王。有些科學家認為亞洲的勇士特暴龍是霸王龍屬的第一個有效種,而其他科學家則認為特暴龍是獨立的屬。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暴龍科的種已被提出但它們多被認為是暴龍的異名,或被分類於其他屬。

霸王龍是一種凶猛的食肉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最晚期。是已知最大的陸生性食肉類,種群平均成年個體長13-15米,僅頭部就有1.45-1.55,一些其他肢體化石可以推測出更大的頭骨,能達到長1.75米。臀部最高4.6米。頭骨沉重,高而側扁,霸王龍的雙眼向前,具有立體視眼眶呈橢圓形。牙齒極為發達。在齒骨、髃骨和前關節骨之間有粗大的活動韌帶固著痕跡,頸骨較短,有9塊頸椎,其構造特點是短寬型。肩帶退化,雖然前肢較為細小,但肩胛骨並不小,比鐮刀龍還大,肩胛骨比較大,而肱骨卻相對短小(最大恐爪龍的肱骨為25.4厘米長),但是末梢粗壯,FMNHPR2081的肱骨長度39厘米,不到其肩胛骨(114厘米)的一半。霸王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第三紀中的大滅絕事件中絕滅了。

從霸王龍的頭骨形狀來看,其上頜寬下頜窄,咬合的時候上下頜牙施加的力不完全相對,有利於咬斷骨骼。與霸王龍相比,異特龍上下頜寬度接近,咬合時牙齒施加的力幾乎相對,並不利於“攫斷”骨頭。霸王龍的牙齒成圓錐狀類似香蕉,適合壓碎骨頭,而大部分肉食恐龍的牙齒則多用於穿刺和切割。其頭骨結構顯示霸王龍的獵食行為可能和大部分獸腳類恐龍不一樣。總體來說,肉食動物會選擇與自己身材相當或者更小的獵物。單獨獵食的動物往往選擇與自己身材相當或者更小的獵物;群體捕食的生物往往可以獵食比自己身材大很多的獵物。霸王龍單顆牙咬力是13500N,最大的單顆牙齒的咬合力大概是20000N,綜合後咬力超過80000N,稍大的霸王龍咬合力接近100000N,更大的霸王龍咬合力在120000N左右。這樣的破壞力足以製服獵物。

吳凡看到霸王龍,先是一真高興,終於有人,不,有恐龍來幫忙將這個牛龍給趕跑了,但是一會之後,吳凡就發現問題了,如果牛龍被趕跑的話,那這裏豈不是就要易主?那豈不是天天要在霸王龍眼皮底下生活,哦買噶,這絕對比之前的生活更加危險。

一會之後,吳凡發現牛龍和霸王龍還在對峙,像霸王龍這種凶猛的動物,大家見了都是躲著走的,牛龍怎麼會跑去主動挑戰呢,吳凡很是不解,仔細觀察了一會之後,吳凡終於發現了自己忽略的問題:成年霸王龍身長有13米,可是眼前這個家夥身長不過十米,很顯然還沒有成年,想到這裏,吳凡心裏一陣鄙視,還以為牛龍有勇氣敢於麵對危險,原來這家夥是以大欺小啊。

雖然霸王龍還未成年,但是它的攻擊力還是不容忽視的,畢竟霸王龍的名頭可不是蓋得,吳凡還是覺得自己先觀察一會再看,說不定戰鬥的結果是一死一重傷,然後自己再去把那個重傷的再殺掉,吳凡又開始YY了...................................

故事寫到這裏,忽然覺得牛龍沒必要被殺掉,大家覺得呢,希望大家能給點建議,最好再收藏,推薦什麼的,多謝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