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有人?(1 / 2)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本來是沒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了”,吳凡也不知道這裏的草是什麼種類的,好像自己上課的時候老師很少涉及關於植物的問題,記得老師曾經說過,人類之所以對與已經滅絕的植物了解過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和動物相比,植物留下來的化石實在是太少了。

化石產生必須要有三個基本要素,第一,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蟲或水母也能夠變成化石。第二,生物在死後必須立即避免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地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這就可能改變或取消該種生物變成化石的可能性。第三,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而這種掩埋物質的類型通常取決於生物生存的環境。海生動物的遺體通常都能變成化石,這是因為海生動物死亡後沉在海底,被軟泥覆蓋。軟泥在後來的地質時代中則變成頁岩或石灰岩。較細粒的沉積物不易損壞生物的遺體。在德國的侏羅紀的某些細粒沉積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諸如鳥、昆蟲、水母這樣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基於以上原因,植物能夠成為化石的少之又少,因為和動物相比,植物在死亡之後,絕大都在被掩埋之前就會風化掉,當然,也會有特殊情況,比如說,由附近火山落下的火山灰曾覆蓋過整片森林,在森林化石中有時還可見到依然站立的樹,以很好的姿態被保存下來。流沙和焦油瀝青通常也能迅速把動物掩埋起來。焦油瀝青的行為好象一個捕獲野獸的陷井,又象防腐劑能阻止動物堅硬部分的分解。

洛杉磯的蘭喬?拉?布雷瀝青湖由於在其中發現許多骨化石而聞名了,在其中發現的骨化石包括長著銳利牙齒的野豬、巨大的陸地樹獺以及其它已經絕滅的動物。在冰期生存的某些動物的遺體被凍結在冰或凍土之中。顯然,被冰凍的動物有的可以保存下來。

但是這類特殊情況,隻有在古火山口附近才會出現,而且並不常見,尤其是植物。沒有化石,我們甚至不知道曾經出現過哪種植物,更別提去深入的了解了。

這片不知名的草地並不是很深,隻到吳凡的膝蓋處,而且吳凡看了一下,這附近的植物有些枝葉已經開始泛黃,也就是說最近這裏很少下雨,所以吳凡不必擔心像電影裏出現的大水泡什麼的,唯一需要小心一點的就是那些巨大的“昆蟲”。

但是萬幸的是,吳凡走了大半天,也沒有任何昆蟲攻擊他,有幾隻昆蟲對吳凡感到有點好奇,但是也僅僅是好奇而已,跟著吳凡走了一會就自己離開了,害的吳凡心跳加速了好半天。

就在這時,吳凡發現了一見不妙的事情,按理說,在這麼深的草叢裏麵,那些昆蟲的行走是不會留下什麼痕跡的,隻有一些體形比較大的動物,比如吳凡這樣的,走在草叢裏才會使得很多草發生倒伏,形成一條“小路”。可是現在,在吳凡右邊不遠處,吳凡發現有很多草發生了倒伏,就像一條小路一樣,通向草叢的另一邊。

吳凡心中暗叫不好,在這個地方遇上恐龍,那絕對死定了,平坦的地勢對恐龍來說是最利於奔跑的,而且在這附近有沒有任何藏身之處,連一棵樹都沒有,吳凡可不敢拿自己的姓名開玩笑,所以打定主意,以最快的速度離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