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貝覺醒 趙銘(1 / 2)

2010年9月,中國研製的“天河一號A”成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每秒運算2507萬億次,這是中國超級計算機第一次登上世界第一,證明中國超級計算機設計、製造水平達到世界領先,“天河一號A”采用係列創新技術,具備高性能、低能耗、易使用等的優點。

2011年6月,日本超級計算機“京”以每秒8162萬億次運算速度成為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日本再回超級計算機榜單榜首。

2012年6年,美國超級計算機“紅杉”奪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桂冠,每秒計算1.6億億次,能耗隻有京的一半多點,美國重回超級計算機榜首,再次證明其卓越的科技實力。

2013年4月,“紅杉”經改良升級,運算次數超過2億億次,刷新由自己創造的最快運算記錄。

2013年6月,美國超級計算機“瀑布”以每秒6億億次運算速度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速算速度是“紅杉”的三倍,但功耗卻為其11倍。

2013年9月,美國超級計算機“大陸架”登上超級計算機排行榜第一,運算速度9.2億億次,比“瀑布”高50%,但其能耗比“瀑布”高8倍。IBM超算部發言人表示,在現有架構上實現計算能力的提升已經很難了,除非新一代超級計算機架構出世,否則超級計算機計算能力不可能達到10億億次。

2014年5月,中國“翔龍”超級計算機問世,由中科院聯合國防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20多所大學以及聯想、浪潮、長城等10多家軟硬件企業共同打造,每秒計算次數達到80億億次,而且還可繼續升級,芯片全部用國產64核“龍芯3V,操作係統應用軟件也都是國產。“翔龍”世界第一的不僅僅是其計算能力,其功耗隻相當於美國“大陸架”的9%,比“瀑布”還略低。“翔龍”超級計算機一經問世,舉世震驚,都稱之為“不可思議的東方神龍”。

其實,外界不知道的事,“翔龍”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績,並不是中國科技大躍升或者發明了新一代超級計算機架構係統,而是中國幾乎集傾國之力研製成功了一款人工智能的程序,這款程序不僅能優化超級計算機的運算,讓“翔龍”的近百萬顆CPU分工協作,幾乎沒有運算能力的閑置和浪費,數據傳輸也是暢通無阻,點點通信帶寬達1800Gb,優化計算機能源管理程序,還具部分自我完善的編程能力,也就是自我升級的能力。

2014年8月,武漢東湖高新區,一座仿佛礁石堆砌起來一樣菱角的龐大建築,這是新落成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翔龍”正是落戶此處。

“小趙,去機房檢查一下散熱係統和連接裝置。”帶著厚厚鏡片、臉圓圓胖胖的工程師王斌一邊在鍵盤上運指如飛一邊側頭對趙銘說道“天氣太熱,散熱係統每天都最少檢查2遍,最近業務量太大,計算機一直都是滿負荷運轉,馬虎不得。”

“好的,王工”趙銘直接起身,扔下還沒完全錄入的數據,這是某醫藥企業的解析病變細胞樣本的數據,屬於次重要業務,因此他可以插手。

趙銘是一名助理工程師,說是助理工程師,其實也就是打打雜、跑跑腿,維護下計算機,偶爾也錄下數據,當然這要在工程師忙不過來的時候。

他身高1米72,長相也是扔到人群中一下就消失的那種。武漢一個二流大學畢業,在校期間沒有獲得任何獎學金,連獎狀也沒一個,也沒有考得一大堆的證書,家裏都是襄陽的普通工人。

畢業兩年了換的工作自己都記不清了,見識了隱藏在社會各個角落的各式各樣的小公司。有在居民樓裏打電話賣藥品的,有在地下室辦公整天在外跑著賣雜牌油漆的,還誤入一個傳銷的魔窟,幸好他意誌堅定,沒被那幫人忽悠。這份工作對趙銘來說已經很不錯了,因此幹的格外認真。

“到了,又要遭罪了。”趙銘皺了皺眉頭,咬了咬牙,用鑰匙打開機房的門。

頓時一股熱浪撲麵而來,這台近60兆瓦的機器產生的熱量龐大,用空調降溫不經濟效果也不明顯,所以隻是用鼓風機吹風,加快空氣流動來降溫。

“怕是有近50度了吧”

趙銘仔細檢查每個機櫃,這都是例行檢查,每天都得幹兩遍,基本上對這台龐大的機器旮旮旯旯的地方都熟悉。

一台一台地檢查,檢查的非常仔細。

“咦”

趙銘發現靠邊的一個機櫃的主電路板上有些異樣,像是電流過量引起的熱灼現象。“等下跟王工反應下吧,希望不會出什麼問題”。

機房的天花板上,一處隱蔽的攝像頭動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