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洋大學生活瑣憶 李金沂(1 / 1)

我在小學時期,正值抵製日貨,反對“二十一條”及五四運動。在二十年代度過了中學與大學生活,那正是祖國內外患交迫的時代。“五七”、“五卅”以至“四一二”大屠殺,都發生在這一時期。當時青年就有愛祖國、愛科學、愛民主的信念與誌趣。尤其是“四一二”大屠殺,交大停課月餘。學生會會長在學校附近被暗殺,同學們義憤填膺,受到很大衝擊,使這些信念更加堅定。當時特別強調工業救國。作為工科學生,一定要學好、幹好,一定要使祖國繁榮富強。

當時國內有名的工科大學:北有天津的北洋,南有上海的南洋(即交大)。清華大學剛剛成立不久。我於一九二五年考上清華及南洋,最後還是選上了南洋。交大曆史悠久,校風、學科、師資以至教學、實習設備,國內外聲譽、地位都是第一流的,還有附屬小學與中學,體係完整。

一九二六年是建校三十周年紀念。那年建成體育館,舉辦了工業博覽會,展出了世界各國機、電等產品,還有各國專家講演會,學術討論會,十分隆重壯觀。後來電信專業同學自己研究建成業餘無線電台與世界各地業餘愛好者通訊,這也是當時的創舉,我們曾為之驕傲。青年人富於想像力與創造力,若正確引導幫助,解除禁錮一定會有成就。

當時的老師有唐蔚芝(中文)、唐謀伯(英文)、胡明複(數學)、徐名材(化學)、周銘(物理),以及機、電、動力各學科的裘維裕、鮑國寶、李泰雲、胡嵩岩、王繩善、胡端行、張貢九各位教授。他們都有真才實學及實際經驗,不少人是當代權威,對同學誘導啟發,要求很嚴,獲益匪淺。胡明複教授(他們三兄弟都是學者、名流)憂國憂民,不幸早逝,使我們十分悲痛。曾有挽聯:“革命未成功,何堪建設人材稀如北鬥;英靈永不滅,可惜畢生事業盡付東流。”

在此期間政局不穩,多次更動校長。在職稍久的有淩鴻勳、蔡元培、黎照寰各位先生。

學習中最感興趣的是各項試驗與實際操作,都是自己動手。包括物理、化學試驗、金工、機電、動力、材料力學試驗與操作以及設計製圖等,從而學到了科研攻關的程序與要領。畢業前學習內燃機並在校園學駕駛汽車,很感興趣。

學習中遺憾的是第二外國語未學好。例如中學時期的德語及大學時期的法語,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大學非必修課而放鬆所致,不怨老師不嚴。看來至少須要精通兩種外國語(講、讀、寫、譯),最好由小學起即開始學一種,打好基礎。

學校生活中學習是很緊張的,充分利用了教室、圖書館與宿舍,住校外宿舍時,開夜車至夜深,街上餛飩擔子梆聲響,小吃夜宵亦是一樂。

在體育館中打籃球、遊泳及健身器械活動是大家所愛好的。交大足球隊是有名的,每年舉行八大學(交大、光華、複旦、滬江、同濟、東吳、中大、暨南)比賽,爭奪冠軍十分激烈。名隊員有戴麟經、費福煦等。棒球也是人們愛好的。我喜愛網球、籃球、遊泳及一英裏(一千六百米)賽跑。班級競賽也是很激烈的。

那時集體活動較少,有學術團體及同學會、同鄉會等。舉行學術討論、論文宣讀,以及座談、參觀、郊遊等活動。當時話劇興起,有洪深、應雲衛等名家推動及導演,盛極一時。

畢業前的一次集體活動是舉行全國旅行,參觀學習。同學們收益甚豐。交大屬於交通部,後來屬鐵道部。這次活動得到支持,撥給一輛客車。畢業班由一位教授率領,住在車上,走遍半個中國。滬寧、津浦、隴海、平漢以至東北,最後到了大連(日本占領),乘船回上海。沿途有路局及同學接待參觀訪問鐵路工廠及其他生產建設,遊覽名勝。同學們看到了祖國大好山河,豐富資源亟待開發建設,看到了民生貧困,看到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更堅定了愛祖國、愛科學、愛民主的信念及建設祖國的決心。

我個人自畢業以後即從事機械設計工作,涉及製冷工程以及化學工程的設備設計。其中較大項目為:

1.鍋爐節能,餘熱回收,連續排汙。

2.參與南京永利化肥廠建設(一九三五—一九三六)。

3.參與侯德榜博士發明的侯氏製堿法的設計工作。

4.蒸汽煆燒爐設計。煆燒爐是製堿工業中的關鍵設備。用蒸汽為熱源的內熱式煆燒爐取代了舊式的外熱式爐。有能力大,占地小,便於自控,操作條件好,熱效率高,經濟效益高等優點。經設計、中試、放大、組裝投產,經過幾年運轉都達到預期指標。一九六四年經過國家鑒定,現已推廣全國各製堿廠使用。這一設計在一九五九年為我國與蘇聯技術交流項目之一,曾得到國家科學集體獎。現在我們正研製新型爐,進一步改進流程,提高效益。化學重工業要大力發展,尤其是基本化工原料的生產。酸、堿、化肥的生產建設在“七五”計劃中已列入一些重點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