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慈禧太後的禦醫程漢卿跪別宣統帝,離開紫禁城 (1)(1 / 3)

第一章 慈禧太後的禦醫程漢卿跪別宣統帝,離開紫禁城 (1)

九龍山綿延騰挪數百公裏後,似乎耗盡了大興安嶺餘脈的天地靈氣,再難抖擻威風設下數不盡的層巒疊嶂,便一起在遼西南奔流不息的雁棲河北岸匍匐下來。九條龍互相纏著攪著,以不同的姿勢潛入雁棲河永開不敗的浪花之中,形成當地人稱為閭陽山的九龍山區最外圍的重疊屏障,使雁棲河甩出個優美的大弧彎。因而也便構成了雁棲河南岸名聞遐邇的北方藥材集散地——藥王廟鎮這塊九龍戲珠寶地的絕佳風水,也才有了藥王廟鎮中藥市場數百年的興衰曆史。

藥王廟鎮之所以稱為藥王廟鎮,按當地人的解釋是:這裏原乃藥王孫思邈的出生地,宋、元、明、清各朝均有藥王廟興建,故得此名。而據考古學家們考證,孫思邈出生在今陝西耀縣孫家塬,這裏隻是孫思邈外公、外婆的居住地,因而也就是孫思邈生母的出生地,硬叫做藥王廟,隻是當地人借了個由頭為本地貼金罷了。盡管如此,人們依然願意將錯就錯,叫這裏為藥王廟鎮。久而久之,考古學家們的結論被忘得一幹二淨,而孫思邈出生的老屋、他幼時掏鳥蛋的林子、上私塾的學堂和他經常上山采藥踏出的小路等等都不斷被發現和被瞻仰,於是,藥王廟鎮便真的成了孫思邈的出生地,名氣越來越大。而今陝西耀縣孫家塬作為孫思邈的真正出生地,卻不知為什麼沒有叫藥王廟鎮,這讓藥王廟鎮的人們不止一次險些笑斷了氣——假作真時真亦假,世上的人有誰像考古學家那樣認真呢!所以,藥王廟鎮的人,便借了藥王孫思邈的光,家家種草藥,戶戶開藥行,數百年來,世代相傳,到了辛亥革命成功,清宣統皇帝退位時,這裏已經形成相當大的地方產業優勢,成為中國北方唯一一處中藥材集散地。

一九一二年的春風吹到藥王廟鎮時,當初隻有百十戶人家的小鎮,已發展成四百多戶兩千多口人的大鎮。並且,根據街道與建築群落的布局,分成東南和西北兩個藥王廟獨立區,相互之間,隔河而望。東南藥王廟人稱前藥王廟,主要是中藥市場,數十家藥鋪鱗次櫛比,間雜著稅局、錢莊、銀號等。西北藥王廟人稱後藥王廟,主要是客店、貨棧、茶肆、酒樓以及戲園、妓院等。水陸碼頭設在鎮中心,每日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熱鬧得很。

前藥王廟數十家藥鋪之中,數神農堂規模最大,名氣也最響,老板範沉香是藥王廟鎮同業會的會長,年屆五旬,身材魁梧,精神矍鑠,說話高腔大嗓,聲若洪鍾,走路大步流星,重若擊鼓,一看就是爽快人。當然,誰若惹他發火,肯定是要後悔的,特別是在他喝酒之後,一旦生起氣來,決不會給任何人留麵子。有一次,酒後與稅局的專務犯了口舌,那專務仗著自己的身份出言不恭,惹惱範沉香,被範沉香左右開弓打了一頓嘴巴子,然後揪著衣襟一拎,竟拎出二三十步,揚手丟進雁棲河河汊裏。當時,正是深秋季節,那專務從冰冷的河水裏爬出來時,凍得說不出話來。那以後,見了範沉香,再也不敢信口開河,範沉香也因此得號範大巴掌。當然,為了擺平毆打專務這件事,他最終還是花了不少銀元,從廣寧城稅局那頭托了人情,說了話,才讓那專務白白吃了一次啞巴虧。

範沉香有個習慣,就是無論冬夏,天一亮必然起床,然後不漱不洗就先到鎮中心碼頭上兜一圈兒。他這樣做,不是為了吐故納新,換換空氣,而是要了解當天早晨碼頭又上了些什麼貨,成色如何,價格怎樣,有無利潤可圖。若有利可圖,他自然一口吃下,無利可圖,他也要知道這些貨最後落在誰家,什麼價成的交,以便把握全鎮各藥鋪的大體庫存品種與庫存數量,有機會好從中巧做文章。所以,用範沉香三姨太馬蘭花的話說,他是應了那句俗話——無利不起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