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他變成終結者,生物空間的作用開始變小。以前,他還能在生物空間修煉,通過影分身加快修行速度,現在不可以了。沒有了肉身,影分身之術就像荒古六玄勁一樣沒有施展的基礎,唯一還能使用的便是精神力掌控術和金屬控製的能力。
不過這兩項能力都是精神上的,有肉身的時候,同樣的時間裏,生物空間可以對身軀和精神進行恢複,現在卻是同樣的時間裏隻恢複精神力,這倒顯得陳學斌吃了虧似的。
不過這不是沒有好處,不再鍛煉身體意味著他不需要像原來那樣占據不小的地盤。
“多種些水稻小麥,生物空間種出來的東西有特殊效果,得把他們的身體養好了。再想辦法去國內招收些特種兵,讓他們幫我把軍隊建起來。”陳學斌不在乎這支軍隊能不能成型,要說迅速形成戰鬥力,陳學斌的儲物空間有著來自星球大戰世界的超級戰鬥機器人。
它們是容許製造空間複製的,所以隻要給陳學斌時間就能組建一支完全聽命自己的機器人大軍。
可陳學斌無意爭霸,他隻想給自己留一片淨土,一個任何人都不敢窺視的地方。
每個人都有對權力的渴望,尤其是男人,金錢,美女,權力,隻要有能力都不想三者缺一,人對美好事物的渴望與追尋從未停止。
陳學斌也有這種渴望,但是,幾次穿越他都以非人類的形象出現,數百年的時間抹平了精神上的欲望。就像沒了腿的人陡然恢複時,無法短時間讓身體適應。
陳學斌得益於高超的精神力,適應期很短。可是,身體上恢複了,心理層麵還達不到,何況那麼多年的苦修早讓陳學斌學會怎麼去抑製欲望。說到底,之前的他隻是披著人類外皮的智慧生物,而不是純正的人類。
變成終結者之後,陳學斌壓抑的情緒反而得到釋放,輕鬆了許多,就像回歸故裏。強大的力量,快捷的速度,敏銳的反應,都是他熟悉且喜歡的。
“也許我可以利用現有的技術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升級。”陳學斌如此想著,不知道能不能實現,但至少不會讓他表現的跟電影中那麼渣。
機器人給人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先不說機器人,就以智能程序進行討論,一套智能瞄準設備裝在槍上,它能輔助狙擊手進行遠距離瞄準,不需要人為的判斷環境因素:諸如海拔、風速、濕度等。電影裏麵,終結者給陳學斌的感覺是一種傻大個拿著波波沙掃射的景象:五十米內能不能命中全屏運氣。
係統出品必屬精品,消失了的輪盤係統給他的這顆膠囊,把陳學斌改造的十分完美,它的網絡結構完全模仿生物,這才能承載靈魂,並且讓陳學斌可以繼續使用精神方麵的能力。
如果說原著裏麵的T-3000是二十一世紀的科技,作用在陳學斌身上的技術最低也是二十二世紀的產物。
既然安德森保證自己可以有合法的身份回到國內,陳學斌就不在這件事上操心,選定了自己的房間,留下衛星電話,安排兩個守衛不得任何人進入後,他把門反鎖,接著躍過次元門回到國內的別墅中。
回到別墅的陳學斌心裏生出些許感慨,再次站在窗前,感官和心態有了非常大的不同。
百年的經曆,未曾讓他體驗到孤獨,可在這一刻陳學斌卻非常的孤單,他越來越覺得那些穿越後的世界才是自己的故鄉,而不是這裏,不是這個主世界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