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麵積幾達一千平方的大廳,幾十個忙碌的身影不停地在來回奔走,大廳中充滿電腦硬件和電氣設備運行時發出的“唧唧咯咯”的聲音。
大廳中上百部電腦終端不停地閃爍著,環形的牆麵上,布滿了大小不一的高清晰顯示屏。大功率的製冷排氣設備向廳外排送著設備運行時散發出的熱量。
這就是IESC駐中國分部的控製中心,全球所有的信息都會通過IESC獨享的國際網絡傳輸到這裏,然後由情報收集部門工作人員彙總處理,再根據情況的輕重緩急向不同部門申報,每條信息的處理,絕對不能超過六個小時。而屬於極端緊急的信息處理,不能超過三十分鍾。
已換上一身筆挺製服的畢翔宇通過安裝有指紋和視網虹膜的身份識別的安全門,進入到控製中心,眼前所有的顯示屏都隻有一個畫麵。
畢翔宇看到顯示屏上那些色彩界限分明的圖像,心裏“咯噔”了一下。
“出什麼事了?”畢翔宇走進大廳中央主控電腦室,走到身材看似瘦弱的黎宏身側問。
“地中海沿岸出現大片紅藻,事情發生的很突然,我們半個小時前才收到衛星轉過來的實時圖像。”黎宏神色嚴重。
“有多嚴重?”
“你看,根據‘伽馬III’傳回來的圖像,整個地中海沿岸,離海岸兩公裏範圍內,紅藻的紅色完全代替了原先海水的藍色。”黎宏手指飛快地敲擊著鍵盤。
屏幕上的圖像快速地拉近,原本遠距離的影像,飛快地變大變近。
畢翔宇看著越拉越近,越來越清晰的圖像,不由地吸了口冷氣。
“伽馬III”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偵查衛星,由中國和美國合作研製並共同它擁有使用權。它的分辨率能達到厘米級別,在120公裏的高度,能清楚地分辨出地麵上一個廣告牌上的字。正是因為它的強大功能,在這個時候,地中海那紅藍相間的景象才特別地讓人感到心悸。
原本地中海沿岸的那一抹迷人的湛藍,現在全部被一片猙獰的紅色代替,在離海岸線差不多十公裏範圍內的海域中,那一片紅,紅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沿岸那美麗的沙灘上,再也找不到一個正在悠閑曬著地中海明媚陽光的人影,大批的軍隊在海岸邊維持著秩序。穿著藍色工作製服的工作人員,正在海水中提取樣本。
“什麼時候發生的?”畢翔宇問黎宏。
“四十五分鍾前,情報E組傳過信息說西班牙和法國地中海沿岸出現海水泛紅的異常情況,十分鍾後,就出現第一片麵積超過一平方公裏的紅色斑塊。我們立即調用了‘伽馬III’為我們傳輸實時圖像,剛開始隻有一塊一塊獨立的紅色斑塊,但在二十分鍾前,所有的紅斑似有生命一般全部融合,慢慢向地中海深海地區延伸,短短二十分鍾,已經蔓延至海岸線以外兩公裏的地區。你可以看到,現在整個地中海所有的海岸線都已被紅斑覆蓋了。”黎宏盡量用最簡練的話語告訴畢翔宇剛剛所發生的一切。
“這是怎麼回事?”畢翔宇雖然不是專門研究海洋的科學家,但也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
“現在還不知道,我們的海洋學者和環境學者正在分析樣本,希望能盡快知道答案。”黎宏手指依然飛快地敲擊著鍵盤。
“我們行動組會出去執行任務嗎?”
“現在還不知道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但是總得有準備。剛才接到總部的指示,所有人員全體待命,所以才急呼你們回來的。”黎宏低著頭,看著麵前顯示屏上飛快傳送過來的數據。
“歐洲分部已經把數據傳過來了,我們正著手進行分析。希望是普通的赤潮就好了,要不就是危急的大事件了。”黎宏旁邊坐著的季玫說。
“希望如此。畢翔宇,你快到行動組集合吧,也許很快就能用得上你們了。”黎宏看著數據,臉上的神色越來越緊張。
畢翔宇應了一聲,轉身向主控室裏另一道門走了進去。
“這次的‘紅色海水’事件,還沒有明確的分析結果,已經排除了因為地中海周邊國家各類型的企業超標排放汙水而引致大範圍赤潮這個原因。我們的科學家對提取的紅色海水進行分析,也不是一般的赤潮藻泛濫爆發引起的。但是在這些海水中,科學家卻發現了一種從來未曾發現過的微生物。它們不是赤潮藻,也不是藍藻,甚至不屬於藻類,是否是海洋裏一種我們從未發現過的一種微生物,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結論。但是它們的分裂繁殖速度極其驚人,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半個月之後,全球的水源,都將變成紅色。”黎宏正在將分析結果向中國分部的所有人員做通報。“但是,這種微生物卻對人類、海洋生物、所有地球上的動植物都無害。這是剛剛我們分析出來的結果。”
一個小時前得到的數據,在全球各分部和其他科研機構的共同努力下,得出的隻是這麼簡單的幾句話。
雖然已經踏入了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科技已經比十年前有了更大的飛躍性的進步。但是人類,對自己生長了幾十萬年的地球的了解比起十年前並沒有什麼不同。
人類已經數次登陸火星,正籌備向另一個地球的近鄰金星發射載人宇宙飛船進行登陸,五年前已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的科研基地,正計劃開采在月球上地球上稀缺的氦3,用以替代我們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後一直依賴的石油作為首選能源。然後以氦3能源作為推動力準備下一步的星際旅行。這些計劃,將在接下來的十年內成為現實。
我們雖然能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的科研基地,能去到幾千萬公裏以外的火星、金星,但是地球上還有很多地方卻是人類從來未曾探索過的處女地。
但是對於人類一直生活了幾十萬年的地球,我們的認識還是停留在十年前。人類甚至不知道自己起源於何時,也不知道我們起源於地球的哪個地方。不知道為什麼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地球上的自然災害會比有記載的幾千年人類文明史頻繁很多很多,更不知道,我們人類今後如何在地球上繼續生存。
海洋的麵積占據了地球整個表麵積的百分之七十,但是人類對海洋的了解,隻不過比十年前(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多了一點點而已。二零一二年時建立的全息數字地球,那時候的數字海洋隻不過是全息數字地球表麵上一片藍色的數字值。在這十年裏,慢慢地充實了數字海洋的全息數值,但是在那蔚藍的海洋表麵下的海底,人類知道的仍然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