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容(1 / 1)

佚文

武翊皇以三頭冠絕一代。後惑婢薛荔,苦其塚婦盧氏,雖李紳以同年為護,而眾論不容,終至流竄。解頭,狀頭,宏詞敕頭,是謂三頭。《南部新書》己集。按,《姬侍類偶》卷下“陶芳玷李、薛荔懼盧”亦雲:“《嵐齋集》:武翊黃惑於媵婢薛荔,苦其家婦盧氏。李新昌以同年為蔽護,而眾論不容,終至流竄。”當係節文。此事又見《唐語林》卷六,周勳初校證本866條,惟出處失考。[《唐代筆記小說敘錄》言之。]文雲:“武翊黃,府送為解頭,及第為狀頭,宏詞為敕頭,時謂武三頭,冠於一時。後惑於媵嬖薛荔,苦其塚婦盧氏,雖新昌李相紳以同年蔽之,而眾論不容,終至流竄。”

《全唐文》卷七六八有武翊皇詩一首〈瑕瑜不相掩〉

大中二年,李衛公謫崖州,曆宣宗懿宗兩朝無宗相。至幹符二年,李蔚為相,俄罷去,曆幹符、廣明、中和、光啟、文德、龍紀、大順、景福、幹寧,悉無宗相,而宗室陵遲尤甚,居官者不過郡縣長,處鄉裏者或為裏胥族。《侯鯖錄》卷八引《嵐齋集》,此段文字又見《唐語林》卷七,參見周勳初校證本994條校語。

陸龜蒙於蘇守張摶座上賦《木蘭堂》詩:“洞庭春水綠於雲,日日征帆送遠人。曾向木蘭舟上過,不知元是此花身。”《西溪叢語》卷上,原文如下:“‘洞庭春水綠於雲,日日征帆送遠人。曾向木蘭舟上過,不知元是此花身。’一小說:唐末館閣數公泛舟,以木蘭舟為題。忽一貧士登舟作此。諸公覽詩大驚。物色之,乃李義山之魄。時義山下世久矣。又《嵐齋集》載此詩,陸龜蒙於蘇守張摶座上賦此《木蘭堂》詩,未知孰是?”據文義,所謂“一小說”者,非《嵐齋集》也,《嵐齋集》載者當為陸龜蒙賦《木蘭堂》詩事。按,《全唐詩》卷六二八有陸龜蒙《木蘭堂詩》[原注:一作李商隱詩]:“洞庭波浪渺無津,日日征帆送遠人。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生。”《唐詩紀事》卷五十三〈李商隱〉:義山少遊,投宿逆旅,主人會客,召與坐,不知其為義山也。酒酣,席客賦〈木蘭花〉詩,義山後就,曰:洞庭波泠暁侵雲,日日征帆送遠人。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舩是此花身。坐客覧之大驚,詢之,乃義山也。

大中元年魏扶知禮闈,入貢院題詩曰:“梧桐葉落滿庭蔭,鏁閉朱門試院深。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將今日負前心。”及牓出,為無名子削為五言以譏之。《南部新書》戊集。按,《邵氏聞見後錄》卷十七:“唐人知貢舉者有詩雲:‘梧桐葉落井亭陰,鏁閉朱門試院深。嚐是昔年辛苦地,不將今日負初心。’後為下第者裁作五言以誚之。”原注出《嵐齋集》。據此可知《南部新書》係引《嵐齋集》。《唐詩紀事》卷五十一“魏扶”亦有此文字。魏扶詩《全唐詩》卷五百一十六收有,名《貢院題》:“梧桐葉落滿庭陰,鏁閉朱門試院深。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將今日負初心”。魏扶,太和四年進士第,大中三年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全唐詩》收詩三首。《全唐詩》卷八百七十二有無名氏《改魏扶詩》,序雲:“大中初,魏扶知禮闈,入貢院,題詩雲:梧桐葉落滿庭陰,鎖閉朱門試院深。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將今日負前心。及牓出。無名子削為五言詩以譏之。”詩雲:“葉落滿庭陰,朱門試院深。昔年辛苦地,今日負前心。”

鹹通末,鄭渾之為蘇州督郵,譚銖為鹺院官,鍾福為院巡,俱廣文。時湖州牧李超、趙蒙相次俱狀元。二郡境土相接,時為語曰:“湖接兩頭,蘇聯三尾。”《南部新書》己集。按,鍾福《類說》卷四十一《南部新書》作鍾輻,當是。《唐摭言》卷八〈夢〉有虔州南康人鍾輻,即此。又《湘山野錄》卷中、《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卷十〈鍾輻亡家〉記“江南鍾輻”事,與此鍾福似非一人。《中華大典?隋唐五代文學卷》以為一人,《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唐五代卷》以為是二人,尚難遽定。《吳郡誌》卷十二《官吏》雲:“唐鄭渾之,鹹通末為蘇州督郵,談銖為鹺院官,鍾福為院巡闕時湖州牧李起及趙蒙俱狀元,人語曰:湖接兩頭,蘇聯三尾。”注出《嵐齋錄》。可知《南部新書》此條出《嵐齋集》。

《唐語林》卷四[校證本559條]:鹹通末,鄭渾之為蘇州錄事,談銖為鹺院官,鍾輻為院巡,俱廣文。時湖州牧李超、趙蒙相次俱狀元。二郡地土相接,時為語曰:“湖接兩頭,蘇連三尾。”周勳初校證本未指明此條出處。後其《唐代筆記小說敘錄》則言出《嵐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