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為了寫這個故事,我至少把史記,左傳之類有關秦的曆史讀了不下二十次,直到現在,還邊寫邊把史記放在一邊。小說人物可以杜撰,情節可以虛構,但是個人認為至少在尊重大致曆史的情況下,去天馬行空。寫此小說之前,曾仔細拜讀過某位寫時空穿梭回秦的名家大作。本是對其極為仰慕。還希望自己寫秦姝的時候,對其中人物有所參照。結果大失所望。可以顛倒王翦王賁的父子關係,可以讓蒙驁,蒙武,蒙恬祖孫三代變為蒙驁為父,蒙恬與蒙武成了兄弟。其他怕更不用說了。小說雖不要仔細推敲,重在娛樂,但至少這種娛樂也要在常識之下吧!曾在網上看過一篇小說,寫的風趣幽默,開始很是喜歡,出書還買了本,然而,最讓我難以忍受的是漢代的背景,卻是人人皆知李世明,人人都知趙匡胤。終是有些遺憾。就如一盤名家大廚做出的美味,上麵卻有一隻醒目的死蒼蠅一樣。至少我在看過這盤菜,我不會再動一筷子。有時候自認為寫小說是件很嚴肅的事情,雖然自己寫得並不如何。但也是費盡心思。就如對宋帥哥年齡的推算,就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史記上對宋玉隻是一筆帶過,屈原死離始皇登基有四十多年,按史書上記載,屈原死時,宋玉最多不過二三十歲,所以,杜撰出一個孫女,按時間推算也無不可能。在絲綢之路開通之前,中國的農業種植是很貧乏的,現在的作物,有四分之三以上在當時是沒有的。所以,我特別討厭那些秦漢時的電視裏麵,動不動來個烤地瓜,玉米什麼的。其實這些作物,明後期才傳入中國。與其烤地瓜讓人好笑,還不如俗氣一點,次次來烤雞要安慰得多。有人會很奇怪,為什麼每次女主都自稱清,而不帶姓。史書記載裏是沒有她的姓氏的,而巴家,也是我杜撰出來,到底二千多年前的巴寡婦清是巴地寡婦清,還是巴家寡婦清都無從考證。 古時“姓”與“氏”不同。姓產生在前,氏產生於後。在母係社會“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父係社會,姓則隨父親。周朝以前,貴族除了有姓之外,還往往以國、官位為氏。一般人沒有姓,也沒有氏。 在二千多年前的巴國,婦女地位卑微,嫁入夫家之後,即隨夫姓。巴寡婦清嫁入夫家,自己原來的姓就沒有了,隻保留了一個名。真正意義上講,名是巴國已婚婦女的一個代號,而清就是巴寡婦的名。女主以清自稱清,不叫屈清,也不叫巴清,是因為嫁夫隨夫姓,可是對一個有名無實的夫,她裏心是極度排斥的。《長壽縣誌》記載:她家仆人上千、工人及士兵多達上萬人,而當時枳縣的總人口才不過四五萬人。她甚至還有一條上千人的個人軍隊。在秦滅六國後是大逆不道的。秦統一全國後大繳兵器,對私藏兵器者實行嚴懲。然而巴寡婦卻擁有一支數千人的地方武裝,足見其“大套”之處。當時,枳縣縣令見了她要敬畏三分,連巴郡郡守也得待她如正堂上座嘉賓。足見她勢力一般。她更是被專家譽為“中國最早的女企業家”。二千多年前,秦始皇舉全國之力修築長城時,巴寡婦清傾囊相助。在她死後,秦始皇專門下旨修築“懷清台”以示褒揚,再無別人享受類似的待遇。由此可見,巴寡婦清為秦國所做的貢獻,連目中無人的秦始皇也為之動容。 所以,其中到底有多少曲折,自然也就了小說發展的空間了。我努力延著大方向走,但是其中如何分配,那就要看我秦姝了。就如對李斯的描寫。偶爾與曆史開個小玩笑也無不可。你們說是嗎?因為是用五筆,寫後一般也隻過一次就貼了上來,所以常常錯字連連,希望大家踴躍幫我改錯字吧。寫到現在已六萬多字,開始點擊每日不到十,多謝起點對本文的推薦,讓秦姝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更謝謝每日看秦姝的朋友們,有你們真好。看著每日點擊數的變更,更是讓我努力的根源。小說中,如若有不足不處,也萬望大家真誠指出。小女子會努力改正的。現在一天一到三更,起點係統是十二小時之內的更新是不被列入更新名單的,而我每章的更新間隔往往不足12小時,所以也就出現,看上去多日不更新,實際上早就過了好幾章了,所以,我現在在考慮,從下周起,是不是每日隻更新一章,這樣,大家的書屋裏,都能看到更新提示。希望大家對此提出意見。每日有空就請點擊下秦姝,不投票也沒關係,隻是讓我知道,寫出來的東西,還是有人看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