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觸發戰爭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軍人,因此戰爭亦被視為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
戰爭是政治集團之間、民族(部落)之間、國家(聯盟)之間的矛盾最高的鬥爭表現形式,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決辦法。
一般來說,戰爭的發起往往帶著掠奪的成分,即戰爭的基因裏就帶著掠奪。
“我們發動戰爭的目的之一,就是掠奪對方的科技,王總司令可沒對我們掩飾過他的覬覦之心。”對話專家團裏的戰爭專家文竹微笑著對其他人說道。
“是啊,如果沒有這場戰爭,我們的領土範圍也不能一下子擴張到一千光年之外。”另一個社會學家接道。
宇宙廣闊無垠,能夠劃分為自己領土的,必須是真正占領了的。
不是說你人到了就是你的了,而是必須要真正控製在手中,並進行實際的開發。
隨著大軍的不斷前行,後方也星羅棋布的留下了一連串的兵站。
戰時,這些兵站負責資源開發和軍事設備製造,同時也對附近數十光年的宇宙天文情況有了具體的了解。
一旦戰爭結束並取得勝利,這些兵站所在的地方就是移民的第一選擇。
有完善的工業基礎,完整的防禦圈,熟悉的天文情報,這才能說得上是領土。
“看來對方的抵抗意誌很強,這一仗可能比預想的要艱苦啊。”聽到對方的長篇大論,王道感歎道。
站在王道身後的劉金龍咧嘴一笑,無所謂的說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再說,我們已經安逸的太久了。”
“是啊,再安逸下去,整個民族就要廢了。”張倩也附和道。
在發動統一戰爭之前,華夏最近的一次戰爭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不過四十年,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場戰爭呢。
燈紅酒綠,歌舞升平,貌似大同的世界暗流湧動,很多人卻毫無察覺,或者直接裝作不知,甚至有人為我們曾經、現在及未來的敵人大唱讚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我們應該感謝曾經的世界警察先生,它打了一場痛快的海灣戰爭,讓我們看到,我們的軍事實力和世界之最的差距是如此之大。
炸了南聯盟大使館,讓我們意識到世界對我們並不友好,我們需要努力強大自己,才能夠保護自己。
南海撞了飛機,讓我們意識到,我們還是落後的,我們的努力還不夠,連保護自己也是捉襟見肘。
隔三差五的闖進領海,侵犯主權,更是不斷提醒我們,世界是肉弱強食的,你還是弱雞一隻,不能有一刻鬆懈。
統一以後,舉目無敵,華夏民族整體的肉體越來越強大,但是精神卻無可避免地消弱了下去。
這是文明的通病,沒有壓力則沒有動力,很難有人能免俗。
“這個敵人出現得好啊!”王道似有所感,又繼續說道:“勢均力敵,需要集中全力才能戰勝,可以很好的強大我們精神,防止我們不知不覺中就安樂死了。”
王道有感而發,前線上,外星艦隊仍然垂死掙紮,不斷向著遊擊艦隊群噴吐著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