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辰———十二地支紀一晝24小時為十二時辰: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午夜1時至3時為“醜時”,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早上5時至7時為“卯時”,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9時至11時為“巳時”,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中午1時至3時為“未時”,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9時至11時為“亥時”。×?s!尐5說5箼5首'發每個時辰各占兩個鍾頭。可見“從巳時直殺到未時”相當於現在的“從上午9時直殺到下午3時”。
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醜時為四,寅時為五更。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鍾,所以每更裏的每點隻占24分鍾。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5時又72分鍾,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午夜1時又96分鍾,即2時36分。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裏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鍾。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鍾。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子:23~1點;醜:1~3點;寅:3~5點;卯:5~7點;辰:7~9點;巳:9~11點;午:11~13點;未:13~15點;申:15~17點;酉:17~19點;戌:19~21點;亥:21~23點。×?s!尐5說5箼5首'發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時辰相等於現在的時間配上的動物原因
子下午11時正至上午1時正
鼠鼠在這時間最躍。
醜上午1時正至上午3時正
牛牛在這時候吃完草,準備耕田。
寅上午3時正至上午5時正
虎老虎在此時最猛。
卯上午5時正至上午7時正
兔月亮又稱玉兔,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
辰上午7時正至上午9時正
龍相傳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
巳上午9時正至上午11時正
蛇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
午上午11時正至下午1時正
馬這時候太陽最猛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小x說s屋5$5整?5理
未下午1時正至下午3時正
羊羊在這段時間吃草
申下午3時正至下午5時正
猴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
酉下午5時正至下午7時正
**於傍晚開始歸巢
戌下午7時正至下午9時正
狗狗開始守門口
亥下午9時正至下午11時正
豬夜深時分豬正在熟睡
漢末年代對照表
光和:178-184中平:184-189178年光和元年,182年是光和五年。×?s!尐5說5箼5首'發││中平│184│189│├———————┼——————┼——————┼——————┤││光熹│189│189│├———————┼——————┼——————┼——————┤││昭寧│189│189│├———————┼——————┼——————┼——————┤││永漢│189│189│├———————┼——————┼——————┼——————┤││中平│189│189│├———————┼——————┼——————┼——————┤││初平│190│193│├———————┼——————┼——————┼——————┤││興平│194│195│├———————┼——————┼——————┼——————┤││建安│196│220│├———————┼——————┼——————┼——————┤││延康│220│220│-孝靈皇帝劉宏168年—189年建寧、熹平、光和、中平168年—172年、172年—178年、178年—184年、184年—189年建寧(168年正月-172年五月)是東漢皇帝漢靈帝劉宏的第一個年號。漢朝使用這個年號時間共記5年。建寧五年五月改元熹平元年。建寧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公元168年169年170年171年172年熹平(172年五月-178年三月)是東漢皇帝漢靈帝劉宏的第二個年號。漢朝使用這個年號時間共記7年。熹平七年三月改元光和元年。熹平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公元172年173年174年175年176年177年178年光和(178年三月-184年)是東漢皇帝漢靈帝劉宏的第三個年號。漢朝使用這個年號時間共記7年。光和七年十二月改元中平元年。光和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公元178年179年180年181年182年183年184年中平(184年十二月-189年三月)是東漢皇帝漢靈帝劉宏的第四個年號。漢朝使用這個年號時間共記6年。中平六年三月,漢靈帝逝世,漢少帝劉辯即位。四月改元光熹元年。漢獻帝永漢元年(189年)十二月,即中平六年十二月,“詔除光熹、昭寧、永漢三號”,複稱中平六年。中平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公元184年185年186年187年188年189年幹支甲子乙醜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光熹(189年四月-八月)是東漢皇帝漢少帝劉辯的第一個年號。漢朝使用這個年號時間共記5個月。光熹元年八月改元昭寧元年。漢獻帝永漢元年(189年)十二月,即中平六年十二月,“詔除光熹、昭寧、永漢三號”,複稱中平六年。光熹元年公元189年昭寧(189年八月-九月)是東漢皇帝漢少帝劉辯的第二個年號。漢朝使用這個年號時間共記2個月。昭寧元年九月漢少帝逝世,漢獻帝即位,改元永漢元年。漢獻帝永漢元年(189年)十二月,即中平六年十二月,“詔除光熹、昭寧、永漢三號”,複稱中平六年。地節元年公元189年永漢(189年九月-十二月)是東漢皇帝漢獻帝劉協的第三個年號。漢朝使用這個年號時間共記4個月。光熹(189年四月-八月)是東漢皇帝漢少帝劉辯的第一個年號。昭寧(189年八月-九月)是東漢皇帝漢少帝劉辯的第二個年號。漢獻帝永漢元年(189年)十二月,即中平六年十二月,“詔除光熹、昭寧、永漢三號”,複稱中平六年。初平(190年-193年)是東漢皇帝漢獻帝劉協的第三個年號。漢朝使用這個年號時間共記4年。初平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公元190年191年192年193年興平(194年-195年)(漢獻帝),東漢漢獻帝劉協的一個年號。漢朝使用這個年號時間共記2年興平元年二年公元194年195年建安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公元196年197年198年199年200年201年202年-弘農懷王劉辯189年光熹、昭寧、永漢189年—189年、189年—189年、189年—189年-孝獻皇帝(孝湣皇帝)劉協189年—220年中平、初平興平、建安、延康189年—189年、190年—193年、194年—195年、196年—220、220年—220年出生建寧元年(168年)——曹仁,曹操之弟,魏國主要將領。(223年去世)。建寧二年(169年)——張遼,為魏國“五子良將”之首(222年去世)。建寧三年(170年)——郭嘉,曹操的重要謀士(207年去世)。建寧四年(171年)——司馬朗,司馬懿長兄(217年去世)。熹平二年(173年)——禰衡,東漢末年文人(逝世於198年);劉琦,荊州牧劉表長子。熹平三年(174年)——賈逵,曹魏著名將領(234年去世);諸葛瑾,諸葛亮的胞兄(241年去世)。熹平四年(175年)——周瑜,東吳著名將領(210年去世);孫策,孫權之兄(200年去世)。熹平五年(176年)——馬超,蜀漢著名將領(222年去世);法正,劉蜀著名謀士(220年去世)。熹平六年(177年)——蔡琰,建安時期著名女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