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麵部一扭曲道:“鮑信小人,此仇吾必報,二弟傷亡者厚待,三弟隨我去找鮑信!”此話一出關羽也沒反對,如果不給全軍一個交代,那將來劉備如何帶兵?
張飛更是興衝衝的道:“我早說了,這鮑信就不是什麼好鳥,早殺了痛快,留此小人在此全是汙了我三兄弟威名!”劉備正要走卻忽然發現了旁邊的小將,卻是一時氣瘋了頭,忘記了。
當下劉備對著那小將和副將一鞠躬道:“備適才多有怠慢,卻是備之過,今蒙二位大義相救,敢問二位英雄大名,備來日必報此恩!”
那年輕小將和副將趕緊回了一禮,並由那小將道:“吾乃泰山钜平於禁於文則,原為鮑信屬下,不恥其為人又見是侯爺恩人在此,特來相助,旁邊是譚孔譚副將也是鮑信手下今也是聽聞侯爺恩義特來相救。”
那叫譚孔的副將也道:“在下譚孔譚仲休拜見侯爺,侯爺威名仰慕已久,今日小事侯爺務必掛懷。”劉備天生的豪爽性子也不客套,並且聽了是於禁這個未來的魏國五子良將之一早已經是心花怒放。更新劉備霸三國第三十五章傳說中的王霸之氣!
劉備一臉希冀的道:“不知二位將軍如今惡了那鮑信,該往何處?”於禁為人嚴謹,剛直便直言道:“禁今即為助侯爺而來也是為投侯爺而來,望侯爺能收留在下。”
那譚孔見此也道:“在下也有此意。”劉備大喜道:“那好,我劉備雖然今日微弱,但備相信總有一日能給二位一個展示才能的舞台,你二人可先到二弟手下委屈任一副職。”當下二人也是轟然應諾。
於禁為人堅毅穩重,大將之才,晚年因水淹七軍投降關羽最後又被孫權得到,受盡屈辱,一代名將晚節不保。大都說於禁不如龐德忠貞,做投敵之事情,其實劉備卻認為於禁也是無奈。
畢竟於禁如不投降,那大軍最後能有幾個生還還不知道,況且龐德原先是馬超家將和蜀漢有著層層關係,他若投降曹操不殺他全家才怪,於禁就不一樣了,身為五子良將以曹操的性子和於禁往日的功勳曹操定不會害他家人。
於禁治軍很嚴厲,但是越是這樣的將領對將士越好,曆史記載於禁在曹軍的威望也是數一數二的,所以於禁為了將士性命投降關羽並不奇怪,而且也找不出於禁還有什麼其他投降的理由。
說於禁貪生怕死?於禁在沙場征戰一生對曹操盡忠職守,南征北戰,不可能會因為怕死就投降,把自己一生名譽毀掉。於禁最後被曹丕從孫權手中贖回去之後下場也是很讓人同情。
盡然讓於禁為曹操守墓,且在牆壁上刻上一副當初水淹七軍的壁畫,上麵有龐德戰死,於禁投降的圖像,於禁見此羞憤而死!
劉備對於禁的才能很是佩服,打算以後委以重任。當下為了照顧於禁和譚孔的感受就讓於禁在此收攏軍士,自己和關羽張飛三人去找鮑信興師問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