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蚩尤自從兵敗之後回到九黎部落,卻是一直鬱鬱不樂,想不到自己前世乃是十三祖巫,就算今世也比姬軒轅強大的多,卻居然敗在了姬軒轅手中,真是奇恥大辱。而且這次大敗,九黎族人傷亡無數,卻是動搖了根基,一時之間也無力再出征,隻能將心中想要盡快將軒轅石拉下人皇寶座的想法暫時按壓下來,修養生息,以待時機。
他的八十一個兄弟見蚩尤鬱鬱不樂,紛紛勸解,可是蚩尤這一心結還是無法解去,明明自己兵強馬壯,遠勝軒轅,可是結果卻是自己敗了,雖然說軒轅氏有龍族相助,可是持有還是不能忘懷。不過蚩尤心中也有了請外援的想法,於是一麵叫族人找尋大神通之人,一麵準備去請巫族相助,不過蚩尤也不知道現在巫族在何處,因此隻能先按壓下心中的想法。這時,族中長者來報說,有兩大神通之人,原來是九黎部落的先輩,修得大神通,現居於離九黎部落不遠的岐山之上,其一名風伯,善於控風;一名雨師,善於控雨。二人皆是九黎部落的先輩,因巫族血脈較濃,因此血脈覺醒,修得大神通,如今已有大巫水準(巫族大巫分為天、地、玄、黃四級,分別對應大羅金仙成道、悟道、得道和初入大羅尚沒有鑄就道基四個階段),雖然兩人隻是最低級的黃級大巫,而且因為無人教導,對許多巫族神通還不是很熟悉,但經過這麼多年的修煉,也將巫族本命神通操控天地自然練得出神入化,兩人的神通一為控風,一為控雨,因此自名風伯雨師,怎麼說也有初入大羅金仙的戰力,卻是也不可小噓,蚩尤一聽大喜,連忙動身前往岐山,請求二人出山。二人雖然在山上,但這些年也聽說了九黎一族族長蚩尤的威名,不說其一統九黎,敢於人皇軒轅相爭的勇氣,就看在同為九黎族人的份上,兩人也不好拒絕。因此兩人一聽到蚩尤的來意,紛紛便是願意出山相助蚩尤,蚩尤大喜,於是馬上拜風伯雨師二人為部落的大祭師,管理巫族血脈覺醒之人,訓練巫師。
話分兩頭,卻說黃帝軒轅自從上次大戰之後,一直感到深深地傷痛,不說自己在戰爭中失去了心愛的女兒,就說一想到無數族人因為人族的內鬥而失去了生命,軒轅就感到深深地悲哀。軒轅也想盡快解決人族的內亂,可是軒轅也知道蚩尤是不會這樣就放棄了的,要想解決內亂,實現人族一統,隻能以戰爭的形式打敗蚩尤。而且雖然這次戰爭雖然在龍族的幫助下是軒轅一方勝利了,但是軒轅一方也同樣元氣大傷,一時同樣也無力發動戰爭平定蚩尤。再說這次戰爭後軒轅也發覺自己手下的人才還是太少,特別是軍事治國人才實在是太少,因此軒轅一直想找傑出的軍事治國人才來幫助自己治理國家,打敗蚩尤,平定內亂。不過確實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才,軒轅為此整日煩惱不已。
一天夜裏,黃帝好不容易才進入夢鄉。在夢中他來到了東海岸邊,但見海水碧藍,紅日當空。他覺得非常疲乏,就坐在一塊大石上歇息。忽然,一陣大風從海麵上吹來,將大石前地麵的塵垢吹盡,他頓覺疲勞全消,全身輕鬆。於是就站起來往回走,也不知走了多遠,又來到一處,隻見此處蒼鬆翠柏,茂林修竹,景色極佳,不由的就信步向前走去。哪知穿過竹林,眼前突然開闊,前麵竟是一處大澤。此澤甚是泓大,碧波蕩漾,一望無際。而澤邊則是鮮花盛開,綠草如茵。正在觀望之際,卻見一年輕人,手持千鈞之弩,驅羊萬群向他走來。他正準備上前與他說話,恰在此時,一聲雞啼,將他從睡夢中驚醒。夢醒後,黃帝十分留戀夢中的情景,心中想道:“我日思夜想的治國賢臣良將,一直沒有著落,難道這個夢是在向自己提示著這方麵的信息?如果是這樣,那麼大風吹去塵垢是什麼意思?這個垢的左邊是土,大風將土吹去,不就剩下一個後了,難道這世界上還真有一個姓風名後的人嗎?如此說來,他應是住在大海之濱了。那麼,那個手持千鈞弩弓、驅羊萬群的青年人又是誰呢?能拉動千鈞之弩的人,他的力氣肯定是很大的了,他的姓名或許與力字有關,而驅趕萬群之羊,則應該含著一個牧字,也隱含著他可以指揮千軍萬馬,如此說來,這個青年人的姓名就是力牧了。”想到這裏,軒轅心中豁然開朗,這不就是自己一直想要的賢臣能將嗎?於是他立即起床,召集群臣召開大會。軒轅對群臣說道:“昨夜吾有所夢,乃是上天欲賜吾輔佐大臣,一名風後,一名力牧,爾等可去細心尋來,此乃我人族大事,諸公不得怠慢了!”群臣聞言皆道:“定不負共主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