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雲湧的大宋,大遼軍隊與龍泉軍作戰已有一年之久,多次交鋒兩軍都犧牲了大量兵員,但龍泉軍在邊境打出了名氣,百姓們受到的損失比以前少了十成,所以龍泉軍隻要招兵,不僅僅邊境青年,甚至更遠的西南都有人前來投軍。
但龍泉軍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兵力數量,從來沒有超過三萬人,騎兵八千,步兵一萬五,輔兵七千。強大的騎兵可以與大遼萬騎對著衝鋒,而步兵的訓練更加刻苦,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這是胡子儒軍師來龍泉軍後新頒發的令條。
中軍內,胡子儒看著龍泉與手下將領激烈地爭吵著,因為很多人都知道了國內有叛亂發生,有人覺得應該分兵回去保護皇上,龍泉其實也有這個考慮,但是皇上至今沒有調兵的命令發來,所以他還是堅持著最先的要求,遼國不退兵,他也不能退。其實回去保護皇上能夠更快地晉升,這是一般人的想法,但是許多人沒有考慮後果,這些在戰場上隻會拚命的將領讀的書都不多,打仗他們行,大局觀卻沒有。
有人停下爭吵望著喝茶的胡子儒,這裏書讀得最多的就是胡子儒了,他們想聽聽胡子儒的想法。
龍泉坐下:“如何?”他指著眼前的地圖。
開始時地圖上沒有一點標記,龍泉打仗都是靠記憶力,胡子儒來了以後,他負責將所有遼軍可能駐兵的地點在地圖上標記出來,而且根據地圖分析了幾個遼軍可能攻擊的地點,也因為胡子儒的先前分析,使得龍泉軍打仗更有目標,防禦線路更加清晰。
胡子儒沒有穿軍甲,站起來讓大家靜一靜:“各位,如果你們仔細想一下就能夠知道國內的威脅比遼國來說是更加微小的,遼國如果打進來了,百姓們麵對的就是屠戮,如果說先前吳克的起義軍沒有多大軍規,那麼現在嬴天下的出現就使得國內的戰爭隻會在士兵上有傷亡,百姓們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皇上是個大膽的人,他不會因為自己一人而使得百姓們受苦受難,龍泉軍不能分兵,一人都不行。一年的拉鋸戰,遼國十萬兵馬雖死了兩萬,但是他們兵力的補充比我們更快,隻要對方發現一點機會,我們敗了,隨後我們就是千古罪人,皇上手令沒來,大家就安心對抗遼軍。“
胡子儒拍拍龍泉的肩膀:”我知道你著急,你想知道京城的消息,但你也不應該表現出來,為將者,一定要沉穩。“
龍泉低下頭,他擔心地是劉憐是否安好。
呼,長號響起,遼軍又進攻了,隻見塞外萬千馬兒奔騰著,塵土飛揚,遼軍們大喊,一往無前地衝鋒著。
龍泉軍早就整裝待發,當遼軍騎兵接近五百步時,偏將令旗一擺,放箭。
龍泉穿好戰甲,神情堅毅:”子儒兄,祝我這次凱旋。“
胡子儒看著滿天的箭雨:”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