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宮,世界上最偉大的古代建築之一,迄今為止已有六百多年的曆史。宮殿坐北朝南,東西對稱,坐落於艾斯克弗的最中央,從建造初始便是作為斯諾迪亞王國的皇家宮殿而存在。
全宮占地兩百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麵積二十萬平方米,園林麵積一百八十萬平方米。建築氣勢磅礴,端莊威嚴,以大理石為主要材料,構建起中宮、北宮、東宮、西宮四大區域。這些區域呈對稱幾何形分布,顯得布局嚴密而協調。
宮殿采用的是標準的巴洛克風格,大量使用了圓頂與尖頂設計,使得整個建築高聳挺拔,輝煌壯麗。正殿的桃形拱門擁有二十四米的傲人高度,在沒有動力機械的古代隻能使用專門的人力傳動裝置才能正常開閉。而正殿之上的圓形屋頂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七十二米,這在同時代的石製建築中是獨一無二的。得益於當年王國的強盛,各國能工巧匠彙集於此,這才造就了如此奇跡。
外壁上端,林立著大量的人物雕塑,造型優美,栩栩如生。斯諾迪亞王國的神話人物與曆代的君王、名人,都能在這裏找到與之對應的作品。
正殿前有一條筆直寬闊的青色道路,由打磨精細的條石板鋪設而成,經過六百年的洗禮,依舊平坦堅實,嚴絲合縫。道路之上,矗立著十二座高大的凱旋門,上麵的浮雕記錄著王國曆史上重大的軍事勝利。其中的第七座,記錄著克努茲大帝戰勝南方強國波斐的輝煌曆史。這位強勢的國王從波斐帝國掠奪回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其中以翡翠石最為著名。為了炫耀自己的功績,他要求皇家工程師將那些翡翠石切成薄片,貼滿了正殿主廳的全部牆壁,翡翠宮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道路兩側分布著獨具匠心的皇家花園,院內景色優美恬靜,柳暗花明。數不清的奇花異草分布院內,數百座涼亭噴泉點綴其中。在花園的中央,還有一彎清澈的碧波,勝利女神的大理石像亭亭玉立在清澈的人工湖心,美不勝收。
雄偉的宮殿內部擁有八百餘間大小殿廳,觸目所及,四處金碧輝煌,豪華非凡。雕塑、掛毯、巨幅油畫隨處可見,同時代從其他國家購置的藝術精品比比皆是,再配以工藝精湛,精美絕倫的舊式家具,整個宮殿充滿了君主時代的奢華氣息。
隻有最偉大的國家才配得上這樣的宮殿,每一個觸摸過它的人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歎。
翡翠宮不僅僅是一棟無與倫比的建築,它同時也是曆史的發生地。
在三百三十年前,一場意義重大的革命在這裏發生。當時的國王加諾林三世窮奢極欲,夜夜笙歌。為了極盡享樂之事,他招來五千名工匠將翡翠宮的麵積擴大了一倍有餘,甚至強征土地在宮殿之中為自己修建了一座賽馬場。最瘋狂的時候,僅僅翡翠宮中所使用的噴泉,就比艾斯克弗整座城市的生活用水還要多,這座宮殿每年耗費的金錢將近全國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一直矛盾頗深的政治貴族與軍隊貴族也無法容忍自己的君主這樣胡作非為下去,他們暗中達成共識,策劃了一場政變,就在這座翡翠宮中,兵不血刃地將加諾林三世廢黜,並將他驅逐出了斯諾迪亞王國。
這次政變在曆史上被稱之為“易宮革命”。
當時的世界,資本主義的種子已經開始成熟,人們發現自己不再需要一個壓在頭頂的君王。於是兩派貴族借此機會,頒布了世界上的第一部憲法,將國家的最高權力從君王手中移交給了議會。
做完這一切,貴族們開始考慮到對皇室的處理。加諾林三世與他的夫人雖然遭到了驅逐,但他們留下了剛出生不久的男嬰。這位名義上的繼承人才剛剛斷奶,權力便已被剝奪,如果皇室被遣散的話,他顯赫的出生隻會給他帶來悲慘的命運。
大概是無力的男嬰讓貴族們放下了心中的防備,他們最終決定保留皇室,將其塑造為國家的名譽象征。
三百三十年來,雖然斯諾迪亞依然名為王國,但國王已不再具備任何的政治特權。翡翠宮的北宮被劃給皇室居住之用,而剩下的三宮則被改建成博物館向公眾開放。議會每年會撥出一筆象征性的款項作為國王的“工資”,但馬上又會作為翡翠宮北宮的租金與修繕費用而被收回,這筆錢隻是化作一串數字在賬麵上走了一圈,國王連一分錢都觸碰不到。
在最初的時期,皇室既不允許更換住處,也不允許下海經商。失去了收入來源的國王隻好拜托他人將祖傳的寶石名畫拿去變賣,以補貼家用。由於翡翠宮中的財產都被收為國有,皇室所有的財產已所剩無幾,沒過多久便已售完。為了生存下去,國王隻好在皇宮中作畫,再冠上虛假的名字拿去市場販賣,而他的妻子,開始為那些貴族夫人們縫製禮服。
居住在奢華無比的宮殿之中,卻過著貧困交加的悲慘生活,這讓這位偉大王國的國王變得敏感而憂鬱,在議會要求之下出席各種慶祝典禮時,也無法代表一個大國的形象與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