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子女說話有忌諱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雖然親密,但對孩子說話也要講究方式,不能總是盛氣淩人地批評指責,也不能因為溺愛而總是誇獎。孩子與父母在年齡、閱曆、心理等方麵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倘若不注意這一點,對孩子說一些不該說的話,勢必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為人父母者,在同孩子交談時應格外注意自己的措辭。
父母對子女說話時是有忌諱的,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忌說損傷孩子的話
有些父母性格急躁,看到孩子的表現不令人滿意時就經常說出“你怎麼這麼笨呢?”“怎麼那麼沒出息?”“你說你活著還有什麼用?”等諸如此類的話來損孩子。雖然是“愛之深,責之切”,但日子久了,孩子的自尊心會被破壞殆盡,身心也會受到巨大的創傷。
有些父母還在訓斥時,將子女進行對比,說“你就是沒有你哥哥聰明!他門門功課都拿滿分!”很多家長說這樣的話時,顧及不到孩子的感受。可孩子的反應往往是:第一,感到自己遭到了貶黜,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沒有讓父母再次喜歡的希望;第二,擺脫人見人愛的哥哥;第三,為沒人喜歡自己而憤憤不平。
所以,更為恰當的表達應該是:“媽媽知道你擔心成績比不上哥哥會失去爸爸媽媽的愛,但是你要知道,你們都是爸媽的好孩子,你們都各有惹人疼愛的優點。”
2.忌說嚇唬孩子的話
“你不立刻跟我走,我就把你一個人扔在這裏!”你真的會這麼做嗎?孩子當然希望你不會當真。小孩子最怕單獨待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但是也許類似的威脅對他來說早已充耳不聞了。如果是在公共場合,他的吵鬧實在太出格了,這種情況下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你把他抱起來,讓他明白你不允許他在公共場所胡鬧。
3.忌說命令孩子的話
有些父母在孩子麵前耍威風,總是不準孩子做這,不準孩子做那,一味地限製孩子,不講民主,動不動就下禁令,如:“放學後不許跟同學在外邊玩,不許跟同學到他家去,不許把同學帶到家裏來。”“你每天除了學習之外不許幹別的。”倘若孩子長期生活在命令中,就會逐漸變得遲鈍,沒有創造力,或者會變得叛逆,與父母鬧僵。
4.忌說氣話
有些父母稍有不順心的事就拿孩子撒氣,衝著孩子大喊“滾一邊去”、“不說話能把你當啞巴呀”這樣的氣話,不給孩子好臉色。孩子不敢接近,但又無法躲避。如果孩子再問點事情,就更沒好氣地說“你怎麼那麼多為什麼呀,不知道,別問我。”“別老沒完沒了地問這問那的,一邊待著去……”等。這些使孩子橫遭冷落的氣話,是父母應該忌諱的。
5.忌說埋怨孩子的話
孩子犯錯後,往往會感覺很無助。“我怎麼會這樣?我真傻。”孩子會為當初沒聽父母的話而懊惱。這時,媽媽在一邊說:“我早就跟你說過會這樣。”瞬間,孩子的無助就變成了自衛。出於反抗母親輕蔑的語氣,出於擺脫自視蠢笨的自卑,他會為自己辯解。要麼在絕望中屈服,要麼在憤怒中反叛,而這兩樣對孩子的成長都沒有什麼好處。
較好的表達方法是,媽媽說:“你試過自己的方法了,但沒有成功是嗎?真為你難過。成長總是要走些彎路,媽媽也是這麼過來的。”
6.忌說欺騙孩子的話
有些父母不把對孩子的承諾當真,言不信,行不果。
“乖啊,明天媽媽給你做好吃的、買漂亮衣服。”
“好好念書,考好了爸爸帶你去吃肯德基。”
這些父母往往隻是說說,幾乎不曾兌現,久而久之,孩子就再也不信了。這種話比沒說的後果還壞。
7.忌說溺愛孩子的話
有些父母對子女過於溺愛。常常對孩子說“你是媽媽的心肝兒”、“命根子”。有時候遇到孩子耍潑,隻要孩子有求,父母就都必應。甚至在到孩子打罵自己的時候,不但不惱怒,還很高興,笑著說孩子長本事了,這些容易造成孩子形形色色的壞毛病。所以,溺愛孩子的話要少說。
婆媳之間說話要講究方式
婆媳關係如何處理自古便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話題。婆媳之間經常會產生矛盾,要處理好婆媳關係,需要雙方共同努力。作為兒媳的你,往往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要想做個討人喜歡的兒媳,說話方式一定要講究。
1.要明確婆婆不是敵人,非敵即友
語言能夠表達心裏的想法。跟婆婆相處,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關係立場,婆婆是朋友,不是敵人。一般情況下,朋友包括無話不說的親密好友,也包括雙方有相關利益需經常聯絡,見麵之後卻隻寒暄而不說心裏話的朋友。婆婆是老公的母親,和兒媳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生活在一個家庭中又不能不相處,所以,最妥當的態度就是把婆婆當做那種保持一定距離的“朋友”。首先要尊重,還要適時地有些交流,但又不能說太多心裏話,否則日後一旦有不愉快發生,就會被揪著小辮子。
2.要在婆婆麵前保持自己的個性
兩代人的生活方式總會有些差異。跟婆婆相處需要有些坦誠,對自己的一些壞習慣最好不要藏著掖著,要光明正大,這樣,婆婆即使看不慣也隻好解釋為“她就那脾氣”,因此會慢慢適應,不會太較真。否則,一旦狐狸尾巴不小心露出來,就別怪她老人家背地裏的怪話不好聽了。比如你總是把衣服、襪子等全塞到洗衣機裏,一周洗一次,在婆婆麵前也表現得大大方方,沒有一點不好意思,這樣,即使婆婆很看不慣你這種拖拖拉拉、不講衛生的習慣,也拿你沒辦法,隻能解釋為“現在的年輕人都這樣”。
3.不要發生正麵衝突
要時刻提醒自己“婆婆是老公的親媽,看在老公的分上也不能同她計較太多”。尤其是在婆婆有什麼令自己不滿時,這樣的想法可以避免自己當場發作和婆婆理論,使矛盾激化而不可收拾。這話念多了,城府深到即使是婆婆當麵指責你,你都能麵不改色全當她老人家是在誇獎你了。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句:別和婆婆有正麵衝突。
做個討人歡心的好女婿
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怎樣把這半個兒子當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再不容易都比兒媳在婆婆跟前好當。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丈母娘看所有的女婿都是越看越滿意的,要看你這個女婿怎麼做了。做一個真正讓嶽父母越看越滿意的好女婿,一味地靠行動表示也是不夠的,把話說好才會錦上添花。下麵幾種能說會道、討嶽父嶽母歡喜的有效之術,敬請借鑒。
1.脈搏一定要摸得準
張濤婚後一直在妻子家裏住。為了討嶽母歡心,他總是主動幹家務活兒,但依然看不到嶽母大人的好臉色。日子久了,他發現每當他說外邊發生的新鮮事時,嶽母就很感興趣,往往“刨根問底”。於是他開始留心各種各樣的新聞,每天下班回家後,他都找機會向嶽母大人進行彙報。從此,嶽母見他回來總是笑臉相迎。倘若有人來串門,她還要向人家進行“新聞重播”,並自豪地說:“我們家張濤知道的新聞可多了,我天天不出門,卻知天下事!”
2.冷暖一定要心知肚明
小王結婚後,總因沒有時間照顧家而受到嶽母的數落。不幸的是,沒有多久,嶽母患了半身不遂不能下床的疾病,她總是感歎自己活著沒用。小王利用回家的機會,除了給嶽母端水喂藥外,還耐心地勸她安心養病:“媽,您千萬不要胡思亂想。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吃五穀雜糧,誰都免不了會生病,生病了,就看您能不能抗住它。您一向要強,怎麼會讓這點小病給嚇住呢?再說了,現在醫學這麼發達,您這病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他的話像一劑良藥,嶽母的精神一下子好了許多,病好後她逢人便說:“是我的好女婿天天給我吃順心丸,我的病才好得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