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江湖術士(1 / 3)

“上一回正說到啊,這千秋月末是佳人離別。適逢枯枝落舊城,卻待新蘭滿長街!戰場上還未至瑞雪,聽故事,這楚霸王在烏江,就訣別了一場皓月···

今兒個江山又小雪,各位走過的路過的,或聽小爺我說書的,記得多加件衣服。”

喧鬧的市集上,一個說書人正手舞足蹈的講述著楚霸王別姬的故事。

您要問這是哪?

那可不得了,這是應天府,知道嗎!古禦街,鬧那!那來往的商販,可是絡繹不絕。各式各樣的店鋪,那是琳琅滿目啊。隻不過呢,適逢臘月,連續幾天的大雪,加上撒泡尿都能凍成冰的天氣,使得這裏不如往常那般熱鬧。

內邊兒看官又問了,你是誰啊?

嘿嘿,我嘛,俗人一個。姓白,名小易,這個字嘛,還沒來得取,等想好了再說。小爺我是個孤兒,出生的時候,正好趕上元蒙韃子統治,爹娘帶著我四處逃難的時候死了。為了省事,我小時候的名字是“小一”。等朱天子把蒙古人趕走之後,我又想換個靠譜的名字,可是“小一,小一”的叫習慣了,幹脆改了一個字,叫“小易”。

拿街口算命的王半仙兒的話就是,“咦!乖娃咂,這名字改得好。這‘易’乃日月交替,陰陽相會而生。你這一改,便合了天道,日後必有大福啊!”

嗬嗬,這大福小爺是沒見著,可這大難倒是從小跟到大的。是什麼呢?那就是“陰瞳”,就是俗稱的“陰陽眼”。他爺爺的,也不知小爺上輩子得罪了什麼人,把這麼個折磨人的玩意兒長在了身上。

俗話說的好,小孩兒沒娘,這說來話長。我這雙陰陽眼,是自打娘胎的時候就帶著的。聽我娘說,懷我那段時間,我家方圓幾裏內經常鬼影亂飄,雞犬不寧的。生我那天,還有好幾個淡青色的人影圍在周圍,把接生的產婆直接嚇暈了過去。好在我爹娘膽子大,雖然也怕,但是好歹是把我養活了。

可是我天生招鬼的體質,被村裏人當成了怪物,還有人說我是轉世投胎的妖孽,要把我燒死。沒辦法,我爹娘就帶著我四處逃難,一個地方頂多能住一年。恰逢亂世,朱天子定都不久,我的整個童年,就是在兵荒馬亂和顛沛流離中度過。直到逃難路上,遇到一個白頭發的怪人,送了我一塊勾玉,從那以後,周圍的鬼祟就少了很多。可惜當時我太小,對那個人並沒有太深的印象。

十二歲那年,好不容易在應天府落了腳,本以為能過上些安生的日子。可是好死不死的,我爹運貨的時候,衝撞了元蒙韃子的貴族,被活活打死。而我娘也因為受不了打擊,得了重病,沒多久,也跟著我爹走了。從那以後,我就成了孤家寡人,靠行乞和街坊鄰裏的救濟過活。

這邊的看官就問了,從小就看見那些東西,你不怕麼?

這一般人怕鬼,是因為你從來就沒見過,突然看見一個在你理解範圍之外的東西,或者說是麵目猙獰,缺胳膊少腿的東西,刺激了你,你才會害怕。

可我不一樣,我是從小就看著這些東西在我周圍晃來晃去。對我來說,它們是一另一種動物,跟那些阿貓阿狗,額,不對。應該說,在我看來,這些東西,就跟那些商人們口中黃毛藍眼睛的胡人一個樣。它們生前也是人,死後變成這個樣子,雖然不是人了,但是也並沒什麼好怕的,起碼它們沒有傷害過我。

這俗話說啊,蟲子子多了不咬。而且自打成了孤兒,住在破廟裏,也就有這些東西作伴,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在我眼中的鬼,有很多種不同的形態。有的是很清晰的人型,很難分辨他們跟不同人有什麼區別。而有的鬼,則是一團很淡的霧氣。還有一些就是麵目猙獰,缺胳膊斷腿的,一開始看著是有點滲人,可看多了,也就那麼回事兒。

鬼也會說話,但是它們隻是發出一些“kuku,keke,kaka”的奇怪聲音,我也聽不懂。而且我見到的鬼,大都是沒什麼意識,仿佛行屍走肉一般,機械的做著某些事。反正井水不犯河水,他們沒傷害我,我也對他們視而不見了。

至少當時我是這麼認為的,若幹年後,我再回想起當時的想法,不免有些唏噓。鬼跟人一樣,人分善惡,鬼亦如此。我隻能說命比較好,小時候沒遇到惡鬼。

隨著年齡增長,我也知道了人和鬼的分別,為了不讓別人把自己當怪物看,我會刻意掩飾能看到鬼的事實。加上在市井摸爬滾打的經驗,慢慢的,我也學會了一些招搖撞騙的手段。

一開始呢,隻是擺攤說書,雖然我大字認不了幾個,可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不是,聽那些說書先生說多了,自然也就會了不少段子。

再後來,跟著在街麵兒上的老神棍們學了些命理風水的入門手藝,仗著陰陽眼的天賦,便附帶著幫人看相捉鬼。這算命風水什麼的,我就靠一張嘴忽悠。但是走過路過的,身上跟了什麼東西,有沒有鬼,那可騙不了我的眼睛,抓住一個冤大頭,就能坑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