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鬟麵色一白,慌忙行禮後走開了。
我好奇地湊了上去問:“我說便宜師傅,這裏怎麼了?堂堂的王府也鬧鬼?可我這陰瞳看來,周圍幹淨得很,什麼東西也沒有啊。”
老道士輕歎一聲,緩緩的跟我講了事情的經過。
怎麼回事兒呢?這就要從三個月前說起了。那天,下人們如同往常一樣,打掃著昔日常遇春將軍辦公用的書房。可在打掃中,不小心撞倒了架子上的盔甲。這盔甲呢,也是開平王的遺物,跟著老將軍征戰沙場多年。在其病故後,作為紀念,並未隨其下葬,而是送回府中。可能是長久沒有保養,戰甲上的一塊甲片脫落下來。
下人們手忙腳亂要把甲片裝回去的時候,卻發現,上麵竟然刻了字。當時鄭國公常茂也在府中,看過後發現,上麵刻得竟是其父常遇春的籍貫姓名。眾人皆以為這是戰亂時隨意刻上的,並未在意,並讓人把甲片裝了回去。可從那天起,這怪事兒,就發生了。
先是有下人夜晚巡視的時候,聽到書房內有人穿著盔甲走路的聲音。之後又是書房內的物件擺設無故掉落挪位。最後竟然演變到深夜時,房內會傳出歎息和拍打門的聲音。
當時把府內所有人都嚇壞了,請了一個法師驅鬼,卻得知書房內的,很可能是開平王常遇春的英靈。這可就難辦了,常將軍戰功卓著,不僅是開國功臣,更是受人敬仰的英雄。換是誰,也不好驅散了這麼個鬼魂。而蘭夫人知道後,更是老淚縱橫,央求兒子常茂遍尋能人異士,讓她跟亡夫說說話,見上他一麵。
這可就難倒眾人了,驅鬼降妖的人有的是,可是能招魂,並與鬼魂溝通的,就少之又少。幾經輾轉,劉伯溫得知此事,於是便有了這兩天發生的事了。
“這麼說來,常老將軍的鬼魂還在書房裏沒有離開?”我忍不住發問:“可是,這都快二十年了,早不出來,晚不出來,為什麼偏偏這時候出來鬧騰呢?”
“嗯···這也是我所疑惑的。”我師父說道:“魂魄滯留於世,必然是有怨氣和執念。伯仁賢弟雖不是戰死沙場,可也是大捷之後病故途中,不可能有怨氣,那麼就是有執念。而事情的起源在那個脫落的甲片,我想問題的關鍵就是那件盔甲。”
“我說便宜師傅,既然事情差不多確定了?我們就這麼直接進去看看?”
“且慢。”師傅攔住我,從我手中的包裹中抓了一些混雜了香灰的米粒灑在門口,之後又從懷中抽出一麵黃旗,口中念念有詞,隨手將黃旗扔在地上。
驚人的一幕出現了,落地的黃旗沒有倒下,反而直挺挺的立在地麵上。雖然我亂七八糟的東西見過不少,可是這可是第一次看到有人用道術製造出這樣的異象,不由得驚歎不已。
這時我師父又從懷中拿出一個木匣,撚出一棵短香。他點燃手中短香,但見嫋嫋的煙氣並沒有向上飄,而是如同有生命般向著書房內飄去。
師傅麵色稍緩,低聲說道:“伯仁賢弟,為兄並無惡意,可否進去一敘?”
片刻後,書房的門,竟然吱呀一聲自己打開了。
若大的書房內,因為門窗緊閉,顯得有些陰暗。但是在我眼中卻並沒有任何陰氣和鬼魂的跡象。師傅打量了一下房間,眉頭微皺,似乎也有些不解。
“混小子,你看到什麼了麼?”
“這···沒有啊···很幹淨···除了灰多了點···”
我們走進書房,師傅示意我隨手關上門,然後凝神盯著手中的短香。一縷縷煙氣幽幽的向著右手邊木架上的盔甲飄去,煙氣纏繞著烏金色的盔甲,徐徐不肯散去。
凝視了盔甲許久,我隱隱發現在盔甲內,有著一縷白色的虛影,可是影子很淡,勉強有點人形。
“伯仁賢弟,為兄來此並無惡意,可否現身一見?”
等了許久,白色的人形還是隱在盔甲內。這可就難辦了,他既沒有惡鬼怨靈那樣反抗,可也沒有主動與我們溝通的舉動,這可怎麼辦?
師傅眉頭緊鎖,思考片刻後,恍然大悟的說道:“盔甲內的,不是伯仁的鬼魂!”
“那是什麼?”我好奇的問道。
“是‘生魂’,一種由於執念形成的東西。它跟魂魄類似,但是並沒有怨氣,隻是有某些未完成的事,被困在盔甲上。”
“既然如此,那貧道就試試問鬼之術吧。”
說罷,師傅滅掉了短香,從布包內拿出一個精致的小瓷盒。打開盒蓋後,隻見裏麵有一塊灰黑色的東西。隨著師傅點燃這塊奇怪的東西,一股異香伴著煙霧,彌漫了整個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