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歸心似箭,到底也不能跨越天塹。他們出來的早,可是第一班過江輪渡還是沒有趕上,眼睜睜的看著開到對岸去了。這下又得在江北等兩個鍾頭。楊老漢按捺不住著急的心情,感歎道,“要是有一座大橋就好了!”
是啊,天塹變通途,是住在南岸的百姓多少年來的夙願。因為地理原因,本來應該是魚米之鄉的白雲縣還有其他幾個縣城,被困居一隅,多年來深受其苦。交通不便,出行不利,與外界的溝通也滯後。現在還好,等過幾年車多了,過江的輪渡每天都要排好幾個鍾頭的隊伍,碰到霧天等極端天氣,那就更慘了。
如今雖然車子還少,多數都是自行車、行人、公共汽車。但是架不住船小班次少,早上這班沒趕上,你又不能插上夢想的翅膀飛過去,隻好老老實實在岸邊等著。
楊小貝板著手指頭數了數,負責任的告訴爺爺;“咱們市裏的長江大橋,還有二十年才能建成通車呢!”。此時此刻,連規劃都還沒有,爺爺上輩子去世的時候,橋墩的影子都不見,還是隻有紙上的一個項目。
“二十年?那也快了!到時候啊,過個江隻要幾分鍾,哪像現在一等就是半天,多好!”楊老漢並沒有深究小貝的話,算算也差不多,當年枝城的長江大橋不也是解放後就開始規劃,十幾年才造成?“可惜我是看不到咯!”楊老漢有點遺憾的說。
這次的病倒,讓一向堅強的他也有了一些唏噓。原來人在生老病死麵前真的很脆弱,他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無堅不摧。誰能想到,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把他給打倒了呢?
江邊風大,吹得人眼睛都睜不開。但是明年就是年三十,趕著回去的人也不少,漸漸的在岸邊聚集起來。住在附件的村民們早就機靈地把熱烘烘的燒餅、烤紅薯等搬到這邊叫賣了——一不小心就要等上半天,總有些生意可做。楊小貝他們算是好的,就坐在車上也暖和些,不用在寒風中縮著脖子苦苦等候。
現在“小汽車”還是階級的代名詞,一般都是“當官”的坐的,所以盡管碼頭熙熙攘攘,大家還是默契的在車子周圍空出來一大片地方,這讓想找人說話的楊老漢很遺憾。枯坐著又無聊,他從下火車興奮到現在也根本不困,又想起來往王大成的事兒。
“那個小王……還沒有找到對象啊你?”王大成也經常出現在楊家人麵前,大家對他都比較熟悉了。
“可不是!這小子悶聲不吭的,眼界還挺高,我媽給他介紹村裏的幾個都看不中!”易二舅抱怨道。他們也算的老兄弟夥兒了,周品正是一根筋吊死在小貝身上不提,王大成也老大不小了,還總是單著,弄得合作社這邊除了自己,都是黃金單身狗,成天吸引一些大姑娘小媳婦上門,看得他都火大。
楊老漢也聽過王大成家的糟心事,他本來也是有點偏心的——十根手指頭都有長短,一碗水也端不平,可是小王的父母做的也太過分了,唉!怪不得孩子都不跟父母親近了!
說起這個,二舅還一肚子牢騷。本來看他就一個人孤零零的在這邊,逢年過節什麼的,他就好心喊王大成到家吃飯。老娘也是個熱心人,給幫著介紹了好幾個村裏出挑的姑娘。要說他的條件也不錯,如今一個月幾百塊的工資,合作社也有他的幾分股,年底分紅也是一大筆。可是就是沒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