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燉雞(1 / 2)

命運仿佛開了一個大玩笑,在楊小貝以為自己已經改變的時候,它隻是拐了一個彎,又堅定不移地沿著既定軌道狂奔而去。

以前老爸沒有上大學,而是去讀了“大中專”,等他畢業後躊躇滿誌地打算開診所的時候,村支書上門了。因為村小嚴重缺乏老師,老爸又是村裏學曆最高的人,於是就被盯上了。

專業不對口,老爸也誌不在此,當然斷然拒絕。但是易支書不是那麼容易放棄的,他拿出狗皮膏藥的精神,貼身糾纏,苦口婆心、死皮賴臉的勸老爸。他是幹部,又還算是親戚,加上學校的情況確實艱難,老爸被纏得沒有辦法,也不忍孩子們沒有老師,最後還是答應去當代課老師。

結果這一當就做了七年。直到後來老師終於不缺了,他馬上就辭職,還是按照自己的心願去開診所,當醫生。這期間也不是沒有機會轉正,他的學曆夠,工作時間也夠,但是因為無意於此,考公辦老師並沒有參加。

老爸讀的專業是醫生,也一直致力於想做一個好醫生,這沒有錯。但是人生的際遇就是如此,後來政策突變,所有的私人診所全部一刀切,無論有無資質,全部被關停了。等到再後來放開一些的時候,因為門檻太高,老爸年紀也大了,就落得在家務農的下場。

而當時在學校的同事,因為長期堅持在農村小學,逐漸也得到了機會轉為公辦老師。如果說在這個時候,民辦和公辦老師的差距是1和2的話,那麼在後來國家大幅度提高教師待遇後,拿著豐厚退休金的同事和沒有任何收入的老爸,之間的差距已經是天地之別。

這能說明什麼呢?除了命運,沒有其他的解釋。這一世老爸報考了師範大學,之前的考慮是沒有學費,還有一點補貼——那時家中還很窮,他做出這個決定也無可厚非。但是現在,卻又將自己和村小聯係起來。

晚上的時候吃的是燉雞。本地的黃雞,重量隻有3-5斤,卻需要整整一年的成長期,渾身上下都沒有死肉,隨隨便便撲騰一下翅膀就能上樹,是難得的美味。

自從老媽有孕,家裏就隔三差五地有這道菜。本地人認為燉雞是最補的,有身子的人和坐月子的時候,親戚們都要抓雞過來。外婆早早地就抓了好幾隻雞養著,加上還有姑姑們、大伯家、二伯家抓來的,結果就是每次等老爸回來人齊的時候,就燉一隻雞。外婆更是一連孵了兩窩小雞,等到時候老媽坐月子的時候差不多就能吃了。

黃雞是本地人的叫法,這種雞不隻有黃色,白的、黑的、蘆花雞都有,它全部都是放養,自己抓蟲子吃長大,肉質鮮美緊實,剁成小塊,下油鍋爆炒,加入薑、蒜、辣椒等調料後加水燉,然後根據時節的不同加土豆、蘑菇、葫蘆等做配菜。隻要一燉上雞,整個屋子都彌漫著香味,讓人垂涎欲滴。

老爸興致很高,還拉著周品正喝點小酒。“現在我們都是托慧芬的福,生活水平可謂的節節提高啊!”已經結婚,又有了自己孩子的青年,已經不複以往的青澀,逐漸成為了穩重、風趣的好男人。加上在高等學府的淬煉,從老媽花癡一樣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老爸又帥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