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美食(1 / 2)

這話大家都同意,自從79年開始改革開放,到現在基本上農村分田到戶的工作已經完成了。除了極個別地區,農民們在時隔三十年後重新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迸發出來的熱情是難以想象的。農民們的精神麵貌也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

在座的有工人有農民,但說起這個都異口同聲的誇讚黨的政策好,鄧同誌是真的為人民著想的好同誌啊!國人都是很知足的,隻要生活安穩,有一口飽飯吃,就發自內心的擁護黨的領導。至於每年的提留太重,糧價太賤,那都是可以忍受的。

後來為什麼都不知足了呢?也許古時候的統治者做得對,愚昧的人民是最好統治的。隨著人們知識水平的增加,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但是隨之而來的是貧富差距的擴大,信息的越來越透明化。當所有的一切都擺在台麵上的時候,心裏麵的落差就越來越大了。

但是現在大家還沒有這個概念,關注的都是那些改革帶來的變化。楊啟國說道,“現在咱們不但種地、種經濟作物,也可以在農閑的時候搞點副業增加收入,日子比以前的確鬆快多了。我家4個娃,現在我可以說,他們想讀書讀到哪,我就答應供到哪,絕不含糊!”

“好!”大家都鼓掌叫好,“不愧是楚地,向來都是最重視教育的”。一位帶著眼鏡的同誌讚歎道,“咱們那兒一窮就出去乞討,孩子也不重視教育,就沒幾個讀書讀出來的,唉,這樣下去不行啊!”

大夥兒問他是哪兒的,原來他是徽省,早年在漢市讀書,後來就落在這邊上班。楊啟國聞言說,“你可說對了,咱們那雖說窮,從來就沒有出去討飯的傳統。但是徽省可不一樣,每年都有人去我們那討米。今年還有好幾批呢!我就不明白了,回去分了地,隨便怎麼種不是就有飯吃了?”

話題立馬歪到地域上去了。這會兒還沒有後世的地域黑,但是說起來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鄂北人講究,愛麵子,喜歡動小腦筋,所以被叫“九頭鳥”,但在後世卻沒有什麼別的黑料。相比什麼“偷井蓋”,“挖掘機”的,好像還蠻慶幸的?但是這個時候,徽省窮那是出了名的。

“那不都是窮鬧的嗎?唉,要不是被逼到哪份上,也不會有小崗村拚著命搞分田到戶了。”眼鏡歎了一口氣,說道。家鄉窮,他也沒麵子。希望現在開始改革了,會越來越好吧。

談談說說的,時間也過去的快。農村城市的差距還沒爭論出來,地域的差異又扯出來了。這不還沒說出個所以然,已經到了飯點了。餐車上的飯菜又貴又不好吃,除了單位可以報銷的,沒有幾個人會去那邊吃。於是各拿各的幹糧出來打算湊合著吃晚飯。

吐槽農村窮的那個中年人,帶的是大白饅頭加榨菜,喝著開水吃起來也管飽。眼鏡是知識分子,帶的是麵包和香腸,看來條件不錯。楊家三兄弟把包拿下來,掏了半天。牛肉幹,肘子、整隻雞,茶葉蛋,炒麵……小小的桌子上都擺不下了,楊老大又從口袋裏摸出一瓶苞穀酒來。

對麵三個啃著幹糧的眼睛都看直了。現在的農民條件都這麼好了?這出個門吃飽就好了,他們居然大魚大肉,還帶著老白酒,這是要吃席嗎?現在一般的席麵也沒有這麼豐盛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