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生產(1 / 2)

“可是……”周品正之前聽說剖腹產很快,一個小時孩子就出來了。

“可不能這麼想,不是難產盡量不要做手術。手術傷身體,別看生的時候打了麻醉不知道,可是等麻醉過了還不是一樣的疼?順產前期難熬一些,但是生下來就好了。隻要月子坐得好,啥事都沒有。”蔣老師還真沒見過主動要求做手術的家屬,要不是了解周品正,還不知道會怎麼想呢!

此時還沒有形成後世動不動就剖腹產是習慣。像縣醫院這種為了創收,也會積極鼓勵產婦選擇剖腹產。直到後來破腹產指數高得嚇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家才控製下來要求“順產指數”。本來這是一件好事,鼓勵自然分娩,減少醫療資源的濫用。

但是國內的事情有時候就是這麼操蛋,這項政策也變成了醫院牟利的一種。你要是不包紅包,沒有關係,哪怕產婦疼得受不了要求破腹產,或者指征符合破腹產要求,但是勉強可以順產的,也要求產婦順產——手術指標有限製嘛!那位悲劇的產婦可能就是這種潛規則的犧牲品。當然隨著她這一跳,所有的事情都深深的掩埋起來,真相如何誰知道呢?

不管是“順產黨”還是“破腹黨”,很難說誰對誰錯。各有優點,也各自有弊端。現在的醫療環境還沒有那麼複雜,特別是蔣醫生這樣老派的醫生,自然是堅持根據產婦的情況判斷,能順產則順產,難產自然是手術,這很複雜嗎?

可能是之前楊小貝跟周品正談過關於這兩個選擇,現在遲遲沒有生產,情急之下周品正就想到了找醫生。聽了蔣醫生的分析,盡管還是心急如焚,但他畢竟不是專業人士,在這種時刻,還是聽醫生的話最好。但是……“小貝都一天一夜沒有睡了,我擔心她熬不住。”周品正有點無助的說。

這樣脆弱、痛苦的小貝讓他無法眼睜睜的看下去,現在走出了病房,甚至都有一種逃避的衝動……周品正想,為什麼這樣的痛苦伴隨著新生呢?以前總是聽人說生孩子就是過鬼門關,他覺得隻要在醫院就好了。但是醫院也治不了疼痛,緩解不了小貝的痛苦,一切隻能等到孩子順利娩出才能結束。

“沒事的!這是每個女人都要經曆的難關,你要相信小貝,她是一個很稱職的母親,一定會沒事的!好了,進去陪陪她吧,不要想太多。”蔣醫生柔聲說道。唉!盡管看過了那麼多產婦和家屬的各種姿態,她還是為這小兩口動容——不就是生個孩子嘛?弄得生離死別、要死要活的真的好嗎?

要是普通人這麼著,老醫生早就嗬斥了,“添什麼亂?生孩子哪有不疼的?不要大驚小怪,給我好好呆著,要生的時候我會跟你們說的。”別怪醫生護士態度不好,他們天天都看著同樣的情形,早就視若無睹了。特別是一些情緒激動的家屬,隔上十分鍾半個小時就要來叫醫生,“醫生她疼得受不了,怎麼辦!”

說“疼得受不了”的產婦,往往宮口才剛開,家人就跟天塌下來似的,誰能吃得消?被問的多了,自然語氣態度就好不到哪裏去。不過看在學生的麵子上,小貝又的確產程太長,蔣醫生也沒有嗬斥他,好說歹說,才勸得周品正心安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