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驚訝(1 / 2)

小於主動提起了小龍蝦的發展,果然朱記者的興趣就上來了,“那麼這小龍蝦到底是誰發明的?是合作社最先開始的嗎?”

“是的,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合作社的發源地——徐店鎮韓家衝的楊同誌為了給鄉親們創收想出的點子。後來他們發現了其中的商機,並且很快就開始把小龍蝦推廣到了其他地方。”小於說道。這全部都是實話,本地人都知道,根本不用朱書記打探,隨便問一個人就行——比如劉大廚。

他被叫過來的時候得知問的是小龍蝦的起源,一邊用抹布擦手一邊朗笑道,“可不是小楊想出來的招嗎?那時農村裏窮得很,她家也不富裕,哥哥要考大學都沒有錢交學費,不得已才想出的法子。”又毫不在意地說,“辦法是她想的,味道什麼的是咱們一起討論的,我還是在她的啟發下想出來的呢,可惜她不是做餐飲的,被我搶了風頭!”

朱記者的興趣上來了。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為了掙錢個哥哥交學費,把主意打到了農田裏的害蟲——小龍蝦身上,然後開創了一個龐大的小龍蝦商業帝國……怎麼看都很有故事啊!“那麼這個楊同誌現在在哪裏?還在韓家衝嗎?”

7月的農村是最繁忙的季節,一年當中最緊張的“雙搶”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朱記者一行人走過的地方,無不見農民們在地裏辛苦勞作,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楊師傅早年間也是下過農村的,見狀感歎道,“農民們苦啊!最熱的時候做著最繁忙的農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那是肺腑之言!”

朱記者也感到震撼。她不是孤陋寡聞的人,當然聽說過雙搶。但是紙麵上再多的渲染也沒有親眼看到的震撼,大熱的天,毒辣的陽光下坐在車子上的她都吃不消,農民們卻全部在日頭下辛苦勞作,揮汗如雨……她擔心地問道,“現在農民們年收入多少?這樣辛苦應該得到回報!”

城裏的年輕人不知道人間疾苦,小於卻是農民出身,聞言答到,“這些年好多了,自從分田多戶後也不愁溫飽,年底也有一些結餘。早年間公社的時候,一年上頭都是這麼幹的,搞不好還要餓肚子!”其實現在農民的日子也不好過,雖然溫飽問題解決了,可是每年還要繳納公糧,上交提留(農業稅),都是很沉重的負擔,但是在省城的記者麵前這些話的不好說的。

“那還好……”一路走來,朱記者發現農民的房屋也都比較陳舊,大多數都是草房,但也有很多剛剛建起來的磚瓦房,有的還正在建設中。這些新建的房屋和農民們幹勁十足的勞作,也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趨勢。

走過前麵的兩個鄉鎮,情況大同小異,而進入更加山路崎嶇的徐店鎮時,卻明顯看到了不同。首先山更高了,大片大片的田地沒有了,隻有在山腳下的衝擊平地才有一些很分散的土地,這時也沒有熱火朝天的農民在勞作,有些種的也是水稻,最多的還是大大小小的大棚。

“這裏就是徐店鎮的,現在全部都參加的合作社,種植的農產品由合作社統一安排,是沒有雙搶的。”小於介紹到。雖然看上去並不忙碌,但是徐店鎮的農民看上去卻比之前的鄉鎮好得多,眼中所見清一色的都是新建的磚瓦房,甚至有很多新式的小洋樓,在山林之間點綴著,特別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