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人家可是嫁到浦海的!在家裏耽擱了這麼多年,也該過去了。要不然人家家裏有意見了!”有人這麼說,還有人說,“不是說人家縣長的侄子是到楊家做上門女婿了嗎?還是咱們楊醫生厲害!怎麼?現在這是要到男方家去了?”
關於楊小貝的婚事,村裏的流言也不少。楊家說了是出嫁,可是後來又一直住在娘家,好奇和八卦自然很多。對此楊家說是遠嫁,舍不得女兒多留兩年,再說周家也不是小門小戶,難聽的話倒的沒有,但是難免會有很多揣測,其中當然也不乏男方家裏不同意之類隱晦的猜想。
作為“村花”,嬸子大媽們都為楊小貝操碎了心。女人得不到夫家的接納,總是在娘家呆著總歸不是個事兒!不是說了嘛,媳婦小姑不對頭,留來留去留成愁。在傳統的觀念中,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別人家的,哪怕楊小貝現在和嫂子們關係好,可時間長了就說不好了。
女人們說得口沫橫飛,易慧芬聽著不高興了,“怎麼就說不好了?小貝比我的親妹妹還親,喊我媽可是親娘!我們好著呢!”
大家說起了性,忘了人家的嫂子就在這兒呢!頓時就尷尬了,“哈哈!這不是……你們太好了,都忘記你們是姑嫂關係了!”
可不是,易慧芬和楊小貝不知道怎麼回事,一見麵就感情超好,一直以來都好得跟一個人似的。人家姑嫂相處起來多多少少有點齷蹉,她們之前可從來都沒有紅過臉。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大夥兒都把這茬快忘記了。
易慧芬歎了一口氣,人家不知道內幕,她還能不知道?可是不管當初是誰的錯,轉眼小貝回家已經這麼多年,也到了該回去的時候了。
盡管心裏非常舍不得,易慧芬也是認同這些大媽說的理。有的時候並不是和家裏人有矛盾,而是那才是小貝真正的家,出嫁從夫,周品正總有一天要回去,作為一個男人,他陪著小貝呆在娘家這麼久,都被人當成了上麵女婿,已經是做到了無可挑剔。
在易慧芬的心目中,小貝也不能再矯情下去。要知道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夫妻之間也是。周品正付出了這麼多,小貝也早就該拿出態度了。她早就勸過小貝,誰知道她這麼說,“不是我要回來的,是周品正要回來,是他媽不同意我們的婚事,為什麼要我主動說要回去呢?”
小貝的思想就是和大家不一樣,她振振有詞地說,“假如換一個方向,我嫁過去這麼多年,也是背井離鄉孤單一人,那是不是我也付出了最多,現在可以要求會娘家了?”“那怎麼能一樣?”易慧芬不可思議地說,女人和男人怎麼能一樣?
“怎麼就不能一樣呢?隻不過是同樣的性質,你們卻都認為他付出了多少,對我有多好,哼!還都是我的家人呢!”小貝這麼說。似乎很有道理,易慧芬總是說不過她,但是她就是知道這樣不對,明明就是歪理。
還是啟泰有水平,幫腔道,“我們不是要趕你回去,你不是小孩子了,考慮事情要看很多方麵。誠誠都這麼大了,你們遲遲不回去,周家人肯定有想法,你也要顧及小周的感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