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樣也不是個辦法。忙的時候忙死,一閑又是大半年。不經濟!”大家都紛紛為他們家出主意。最後還是楊小貝說,“大叔你們有著手藝,幹嘛要閑一年?如今大家手裏頭都有閑錢了,可來個客人買肉還要大老遠去鎮上,還不如就在村裏開個肉鋪呢!”
“咋?就這麼一個村子開肉鋪,每天賣的掉嗎?”殺豬匠一臉不信。這要不是老楊家最有本事的姑娘說是話,他老早就嗤之以鼻了。要是放在以前人家都要笑話異想天開農村人地裏有啥吃啥,哪裏還有買菜割肉的習慣,又不是城裏人!
“一天賣不完,可以放第二天賣嘛,做肉鋪肯定要弄個冰櫃,否則大熱天的下午肉就臭了。”楊小貝喝了一口茶解膩,說道,“咱們村現在可是個大村子了,二千多口人,加上有學校和合作社,外來的人也多。如今咱們路也修好了,周邊的村子過來也方便,沒見村部都快成一個小集市了嗎?”
她年後走的時候,村委那邊就已經很熱鬧了。原來就一家小小的代銷點,後來又開起了一家小賣部。剛剛聽易慧芬說今年一口氣就開了兩家!她話裏還充滿了羨慕開小賣部多好!不像診所那麼勞心勞力,掙的錢還多!
桃花村的小學由於升學率高,成績在鄉裏也是數一數二的,也吸引了周邊很多生源。畢竟無論從硬件設施還是師資力量,不要說鄉裏了,就是整個縣裏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夥兒不怎麼叫“黃氏小學”這個拗口的名字,還是親切地叫桃花小學,而小學校長楊啟泰,已經連續好幾年都是縣裏的“優秀教師”了。
隻要有學校的地方就容易聚攏人氣。特別是名校,人們總想著沾沾文氣,都喜歡往這邊來。加上這裏是合作社最先發源之地,每年來取經的,收購的,推銷的絡繹不絕,村部的食堂早就不夠用了,大師傅也趕『潮』流“承包”開起了飯點,生意居然也不錯。
這麼一說,大家想想還真是!以前是不敢想,現在可不是早就比別的小鄉鎮都熱鬧了嗎?桃花村到處都洋溢著欣欣向榮的氣息,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年輕人,很多都是在合作社上班拿工資的,自認比城裏也差不了多少除了買東西不方便。
“那就……試試?就是投的本怕不少,咱們人手也不夠。”殺豬匠猶豫著說,很明顯是心動了。這一個月他們掙的也不少,但這是沒本的買賣,真要開店,還有點怵。
這是人家的家事,大家說說便罷。說著又說道楊小貝頭上,“聽說小周到了浦海還是去種菜?城裏幹什麼不好啊,還是幹老本行?”大伯關心地問道。還想著小妹去了浦海做少『奶』『奶』呢,怎麼著,又去鄉下了?
“不是,小貝和誠誠住在當年的新房子裏。我在那邊有業務,也是每個星期都回來的。”周品正忙道,“也是正好有很好的機會,城裏的菜籃子工程,生意很好做的。”
他大概把原因說了一下,楊老漢感歎道,“都說城裏好,你們聽聽!城裏有什麼好的?沒有自己的地,想吃個菜都難”大家轟然稱是。對於農民們來說,土地就是命根子,立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永遠都不慌。隻要有地,有勤勞的雙手什麼都不會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