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貝實在是不能理解前輩們對於新歌的執作,對於後世資訊爆炸年代裏的人來說,每天都有數不清的新鮮事物湧現出來,大家早已經對此麻木,習以為常了。不過群情湧湧,她也就樂得和大家打成一片,不就是新歌嘛?盡管開口,姐這裏要多少有多少。你要什麼規格款式,甭客氣,總有一款適合你……
額……好像又跑偏了。她大方地唱了兩首歌,又裝癡撒嬌地要聽老媽他們唱。昨天還沒有聽到老媽的演唱呢!自從她長大了離開家,每年回家都急匆匆的,再也沒有那悠閑的時光聽媽媽唱歌了。再說,老媽總是隻有一個人在家無聊看電視,也變成了追劇一族,成天掛在嘴裏的,不是《羋月傳》,就是《人民的名義》。為了更好的追劇,楊小貝還特地給她買了一台平板,免得每天抱著電視不放開。這樣的狂熱,哪裏還有閑心唱曲子啊!
易慧芬也不矯情,不是她吹牛,說起唱樣板戲,那還是要看她們姐妹們的。她即會表演戲曲,也同時是高蹺隊的一員。踩高蹺要身段輕盈靈巧,才能在一米甚至更高的高蹺上麵靈活自如,還要做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勝任的。像易慧芬這樣“能文能武”的整個宣傳隊除了生病了的王麗,就隻有她了。所以她有傲氣的資本,說實話,要不是那個王麗會來事,易慧芬又是個刺頭不服管,之前的獨唱哪有王麗什麼事?
不過她也無所謂,稀罕麼?參加文化隊不過是為了熱鬧,好玩而已。她才不會聽別人使喚來、使喚去的。不過現在小貝要聽,那沒得說,張口就來。
楊小貝坐在當做凳子的磚頭上麵,托著下巴津津有味地聽媽媽唱那過去的故事。哎!真幸福啊!可惜老爸不在,要不然一家人坐下來聽聽歌,想想就美得很。
易慧芬全當是排練節目呢,再說今天有小貝期待有欣賞的目光看著自己,今天的精氣神足足的,一連唱了“女駙馬”,“紅燈記”,“沙家浜”等好幾個段子。隻要她認真起來,水平絕對是杠杠地,周圍的人也都喜歡聽她唱。隻有他們村裏的蔣主任聽得隻翻白眼:這個侄女但凡認真一點,聽話一點,就比如像現在這般拿出十二般的水準,也不會還混得跟群眾演員似的。明明可以靠才華,卻偏偏要摸魚,實在是讓她恨鐵不成鋼啊!
這邊廂大家互相交流,氣氛融洽得很。那邊的吹打班子氣氛就比較緊張了,師傅們為了一段曲子該怎麼演奏,爭得麵紅耳赤的。大家都是老手,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誰也說服不了誰。爭的急了,袖子都擼起來了,當然打是不會打起來,是為了表達一種不妥協的決心……陳師傅也不管老夥計們怎樣行事,他隻有一個要求,要好聽,不鬧,別壓著人家女娃的唱腔。實在說服不了對方,可以叫那個楊家的小姑娘過來,大家試一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