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說服(今天沒有啦)(1 / 2)

農民可以說是最弱勢的群體。為了維持社會的安定團結,糧、油、畜牧業產品從之前的國家收購,到市場化其實都是被控製的。豬肉漲價了,大家恐慌了。米價上漲了,公民們有意見了。然後就是調控、調控。跟永遠也調控不下來的房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隻要一調控糧食、生豬價格就會應聲下跌。

於是大家滿意了,領導開心了——即使價格根本沒有降低多少,但是不會再上漲了不是?可有誰想過農民們的種子、化肥、農藥、飼料價格居高不下,從來不會有政府來抑製他們。久而久之,農民們一次次地越種越賠錢,越養越虧本,自然也沒有了種地的熱情。哪怕後來國家反應過來,從免去農業稅到增加糧食補貼,還要農村規模化養殖補貼、農機補貼等等五花八門的補助措施,也挽不回農民們受傷的心靈了。

而土地拋荒越來越多,隻好不得不再次土地流轉,讓少數人去承包大片田地,規模化種植。小家小戶的利潤太薄不足於吸引人種地,通過土地集中,以量取勝,也增加了抵禦風險的能力。不過就像很多承包土地的“新農民”調侃說,最大的利潤就是國家的糧食補貼,這是何等悲哀的事實啊!從分田到戶開始,農民們就開始了長達20年的最艱難時期。繁重的農業稅,極低的糧食指導價,壓得鄉親們氣都喘不過來。

楊小貝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她不能改變任何政治決策。1979年的春天已經來了,那位老人也在南海邊劃了一個圈。但是那跟安靜的鄂北山區什麼關係都沒有。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另一部分人卻幾十年都沒有跟著富裕起來。他們為了政策的傾斜犧牲良多,卻從來不知道為了什麼。楊小貝沒有雄心壯誌打造什麼大型的商業帝國,她隻是想力所能及地讓大家增加一些收入,日子過得更好一些。

吃過早飯,易二哥急著回去開工,跨上自行車就走了。楊小貝也想回家跟二伯、爺爺交代清楚,二舅急吼吼的,肯定沒時間去跟家裏人詳談,她有點擔心,麵對這突如其來的任務家人會有點懵。

周品正自然自告奮勇地要送她回去。車都有了,誰還會苦逼地用11路啊?矯情也不是這麼矯的。嚴重警告他安靜地做一個好司機,楊小貝大發慈悲地給了他一個機會送自己回家一趟。雖然他們之前那啥,但是八字沒有一撇,窗戶還沒有捅破呢,想登門入室?早著呢!

於是周品正任勞任怨地把人送回去,連杯茶都沒有討到喝——家門口的小道吉普車開不進去,他被楊小貝勒令在大路邊上停車等待,反正她隻是不放心回來交代幾句話,說完就走。

周品正也不氣餒,家已經知道在哪兒了,離上門還遠嗎?楊小貝肯讓他送回家,已經是很明確的信號嘛!他樂滋滋地坐在車上等著,已經在心裏麵盤算下次上門要準備上門禮了。聽說她家兄弟姐們7個,侄子侄女太多了傷腦筋啊!重點是要搞定老丈人,還好沒有丈母娘挑剔。不過現在他媽不在這邊,不知道人家會不會挑理啊?實在不行,還得厚著臉皮找叔叔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