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裏,楊小貝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準備起來。叫上老媽拿上衛生室的鑰匙,一起去看房子。
最終衛生室被放在桃花村。這裏麵有的典故,解放前本來桃花村和韓家衝是一個大村子,因村裏多植桃花而得名。後來因為辦人民公社,桃花村的地形狹長不方便管理,就把下遊的韓家衝獨立出來一個村子,變成了兩個。現在又重新土改,上麵說兩個村子的麵積都不大,幹脆還是合並好了,這樣不用浪費資源。所以大概這兩年又會重新成為一個村。
這樣的話,兩個村裏也就不用糾結衛生室沒有人,小學沒有老師等等頭痛的問題了。利肯定是大於弊的,除了住的遠的小孩子上學會遠一些,村民們也並沒有意見。“五百年前是一家”,兩個村子本來就是牽扯不清的。
但是楊小貝就比較倒黴。她家住在韓家衝的最東邊,本來離村部兩裏路,還算是可以接受。現在這麼一來,到桃花村村部,衛生室的所在地得5裏路,這就很尷尬了。每天來回走路十裏,按照楊小貝的速度得一個小時,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但是這也沒辦法,考慮到村民們辦事方便,村部一般就選擇在比較靠中心的位置,誰讓楊家就在村子的最邊緣呢?一邊哀歎她的黴運,楊小貝還得一邊早上很早起床,吃好飯往村部趕。
房子是早就騰出來的,條件還不錯,易支書可是在村部為她們特地挑了一間最好的。磚瓦房,房間大概二、三十平米,寬敞明亮,年前的時候村裏還特意用石灰粉刷了一下,已經不能再上心了。但是如果用診所的要求來看,肯定是遠遠不合格的。
首先沒有隔間,將來來看病的村民,有男有女,有外科有內科,總不能就在一筒間。這倒好辦,到時候放個屏風隔一下就行。其次是地麵,連水泥地坪都沒有,隻是用摻了沙土的水泥抹平。這就沒辦法了,現在來說已經是鄉下最好的地麵了,基本做到了平整、硬化——除了灰塵比較大一些。
灰塵是個最大的問題。房間雖然是磚瓦房,可是沒有天花板,抬頭一看就是瓦片。這樣是設計倒是不漏水,可是灰塵大啊!還有地麵,走路就會起塵土,將來診所的器械都是要消毒的,想想滿屋子灰楊小貝就頭疼。
易慧芬賣力地掃地、擦灰,對這間衛生室是滿意得不能再滿意了。瞧瞧這房間,窗明幾淨的。這牆壁,雪白雪白的。她們隻需要稍微打掃一下久OK了。但是小貝為啥還愁眉苦臉的?
哎!這就是思想太前衛,沒人理解的煩惱啊!楊小貝製止了老媽的瞎忙活,帶著她去找二舅,把自己的要求講了一下,讓他去想辦法解決。
隻要肯花錢花功夫,沒有什麼是不能解決的。一個禮拜之後,二舅過來通知那邊完工了,讓楊小貝去“驗收”。
這回過去就不一樣了。房間還是那個房間,但是屋頂全部用實木做了吊頂,顯得整潔很多。當然燈光也做了調整。原來就一個老燈泡,現在考慮到房間比較大,前後加裝了兩個大瓦數的燈泡(因為電壓較低,燈光不是很明亮,必須要瓦數高一點)。地板二舅本來想弄個水泥地坪,結果周品正不知道從哪個采石場弄來了水磨石!
乖乖!一起來的易慧芬蹲下來摸了摸,這地板都快趕上高級賓館了!光滑、平整,美觀。易慧芬簡直都無法形容這個地板。問題是,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衛生室而已,楊小貝你至於搞得這麼高大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