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回憶(1 / 2)

很難想象,在二級甲等縣級醫院(雖然當時還沒有評級),會是汙水橫流、排泄物遍地的情景。環境惡劣就不必說,關鍵醫護人員總犯一些令人發指的低級問題,導致種種醫療事故——當然了,筆者絕對不是抹黑當地醫院,而是在當時,各種規章製度都還沒有規範,在農村基層醫院普遍存在的問題。

首先的消毒,雖然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受限於條件簡陋,和醫護人員的不夠重視,往往發生外傷住院,或者手術後傷口感染,甚至住院期間傷口長蛆的事故。當時楊小貝覺得簡直是匪夷所思,難道住院每天不用查房的嗎?問題是這是真實發生的,而且在那個年代不止一次,不止一個醫院。

其次是用藥,從現在一直到80年代後期,抗生素主打是青黴素,由於過敏反應會休克、死亡,皮試倒是必不可少。但是每年還是會出現皮試就引發過敏,皮試沒有問題,但是注射後是延遲過敏等,一旦發生,結果都不會很好。正是因為它有這樣的缺陷,所以才漸漸地被淘汰,被頭孢類抗菌藥替代。

其次就是鏈黴素、四環素、紅黴素、慶大黴素等等,都是常用藥。後期證明,這些藥物都各有各的缺點及不良反應。有的甚至是引起了嚴重的不良後果,才被人們棄用。比如鏈黴素引起的耳聾,是不可逆的。四環素引起的四環素牙等也是一樣。其他還有很多,都是血淚的教訓才得出是經驗。

事實上,就後世已經發展得非常迅速的藥理學來說,肯定也會有一些藥物的不良反應會在長期使用後體現。人類不是萬能的,有的時候無知代表著我們必須不斷前行。回頭來看當時的人們犯的那些錯,也許你會覺得很傻,但是正因為這些錯誤,大家才會不斷整理規範,不斷追求更新、副作用更好的藥物。

楊小貝在醫院實習的時候,也跟老師提出來一些意見和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擔憂,但是她作為一個非科班生,連文憑都沒有,也沒有足夠的經驗,無法說服任何人相信她說的話。如果她本著為國為民,為了全人類的幸福之類的崇高理想,寫信給國家機構什麼的,在沒有得到時間的驗證前,除了被當做神經病,還能是什麼?

所以她能夠做的,隻有自己堅持做好藥物的管控,力所能及的影響到身邊的人。作為一個小小的鄉村醫生,正因為她有關於後世的一些視野,不會走彎路,所以才能準備並相對安全用藥。這也是鄉親們為什麼覺得楊醫生醫術好的原因。她總是用很少的藥,或者提出一些生活、吃喝上麵要注意的問題,就能夠解決病痛,實在太神奇了有木有?

不是她盲目自信,當初小舅重病的時候,她才會堅持讓外婆他們留在楊家自己給他們治療。實在是……想起小舅一輩子的痛苦和早逝,還有舅媽四十多就花白的頭發,她都忍不住對現在的醫院吐槽。不過現在提出來讓病人轉到縣醫院去,主要是這些人的眼裏,都是赤裸裸的不信任。

用腳趾頭都想得到,在村衛生室和縣醫院之間這些人會選誰。何況從他們的話語裏,楊小貝已經反應過來,這不就是前些天爺爺講古的時候,說起的那家人家嘛?搞了半天,還是易家的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