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學習(1 / 2)

忙裏偷閑浪了一把,他們又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額,錯了,各忙各的去了。周品正要操心冬播的蔬菜,還有第一年在本地試種反季節蔬菜。楊小貝則忙著她的大事——就差沒在診所外麵掛上“婦幼保健院”了。

這件事情完全是她起頭的,也沒有官方背景。就算有廖主任幫著吆喝,應者也寥寥無幾。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楊小貝早有預料。她隻不過想盡自己的一份力氣,減少生產事故,加強優生優育而已。一件新生的事物肯定不會那麼快有人認同,她也不著急,安心把架子搭起來再說。

趁最近不忙,在繼續給小毛子啟蒙的同時,她也虛心接受了老媽的意見,漸漸的開始放手讓她處理一些病人。以前還不覺得,這次生病休息的時間長,問題就出來了。病人跑了一趟又一趟,老媽又沒有經驗,什麼都不敢上手,大家都有怨言。

這樣下去也不行。她的初衷是想保護老媽,但是她自己也不是鐵人,總有生病或者有事出去的時候。診所裏明明有人,卻不能處理一些簡單的問題,這對病人沒法解釋。老媽好歹也是培訓班出來的,又在診所上班這麼久,人家說起來她什麼也不會,臉都黑了。

老媽本來有這個心學習,漸漸也習慣了診所的環境。其實診所的病患,都是很簡單的病例。楊小貝痛定思痛,開始讓老媽當主力,處方出來以後她審核一下,再給病人拿藥。這樣如果處理的不對或者考慮不全麵,她也會針對病例講解,如此一來老媽是學習效率明顯提高,比她苦哈哈的背書強多了。

事實證明,書看得再多,也沒有實際上手來的印象深刻。易慧芬這段時間也嚐到了甜頭,原來也沒有書上寫的那麼複雜嘛!小貝那麼一說,再結合病人一看,就什麼都懂了。相信再多給她一些時間,夢想也是可以實現嘛!

楊小貝可沒有她那麼盲目自信。學醫最需要的是細致,理論聯合實際,經過漫長的時間積累才能夠獨立勝任。這還是依賴各項診療手段的西醫。要是中醫的話,沒個十年八年的經驗,你隻能說是個半吊子,一點沒錯。君不見古時的學徒,從小開始辯證識藥,十多年才能出師呢!

總而言之一句話,經驗最重要。易慧芬現在可憐巴巴的一點閱曆,也就是楊小貝坐在旁邊,才能夠保證部誤診、漏診。不過還好,村衛生室的職責本就是最基礎的衛生知識普及,要求不高。她隻要不亂來,無功無過也行。

說起來,到了楊小貝學習的時候,中醫式微,已經被現代醫學擠壓得沒有什麼空間了。他們的課程表裏有中醫學,但是隻有概述,不作為考試項目。她對中醫也是不覺明曆。老爸他們卻是正經學過的,從望聞問切,到針灸、中藥學,老爸都有一定的基礎。

家裏麵的醫書,【本草綱目】【湯頭歌訣】【金匱要略】【傷寒論】等,有的是學校裏的教材,有的是父親收集的中醫書籍,都是他的寶貝。那本本草綱目,從小楊小貝句拿在手上當看圖說話,可是至今她也不識幾根藥材——鬼才知道那些完全差不多的線條,怎麼就能據此判斷出藥品?

老爸的本草綱目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原文黑白版,上麵的插圖那叫一個抽象!原諒她的想象力有限,在那些圖冊麵前完全臉盲。空閑的時候老爸也會上山去挖一些藥材,曬幹備用。但是本地的藥材資源不豐富,隻有有限且廉價的幾味,繞是如此,拿著藥材實物對照,楊小貝也實在看不出相似之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