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焦點(1 / 2)

正說著呢,楊小貝就回來了。看見周品正還很詫異,“怎麼這麼早就來了?”那麼久沒有回家,不是應該在家好好陪陪家人嗎?

“吃好飯就過來了,怕你忙不過來。”周品正接過小貝手裏的熱水瓶,忙活著給桌上的被子倒水。“晚飯吃得好嗎?”

楊小貝是比較挑食,但是怎麼說呢?雜糧飯的都吃過了,她表示已經吃得苦中苦,沒有什麼比那更讓人難以忍受的了。何況為了給爹補充營養,她打的菜有葷有素,雖然味道不習慣,但也沒有什麼好挑剔的。

“挺好的,食堂的夥食還不錯。就是蔬菜少了點。”這時城市裏冬天的蔬果供應是的大難題,也是後來“菜籃子”工程的發起原因。病房裏另外一個年級大的病友說,“有白菜吃就不錯啦,小姑娘你就不要挑剔了,大冬天的哪裏來的蔬菜啊!”

楊小貝也就是那麼一說,聞言和周品正相視一笑,頓時就有了優越感。今年冬天合作社開始研究反季節蔬菜,再加上本來就是冬播的紫甘藍、西蘭花等,冬天吃到蔬菜已經不是稀奇事了。再說就算沒有這些,農民們冬天地裏隨便種點白菜蘿卜,塘裏挖點藕什麼的,也不愁沒有素菜吃。

現在分田到戶,農民們的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韓家衝更是有了合作社的項目後,不管是收入還是生活質量都有了明顯提升。農民們自給自足,說起來日子其實是比城裏人好過的。隻不過物質缺乏,交通閉塞是硬傷。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在很久的以後也是無解的難題。隻有不斷聚集成小城鎮才能夠勉強改善。

病房理住了3個病人,除了今天入住的楊老漢,還有一個本地人,一個江蘇人。在某種意義上,本地人把蘇北人不看為外地人——很多浦海人,實際上都是從蘇北過來定居者的後代。他們隻是對後者優越感十足。因為後來討生活的蘇北人,從事的都是“賤業”,會被人瞧不起。

但是像楊家這種從中西部地區來求醫的人麵前,那兩個人似乎就是一家人了,都對楊老漢表示了強烈的好奇和圍觀。楊老漢不會說普通話,蘇北話和浦海話更是一個字都聽不懂,他們再好奇也無法交流。楊小貝跟這些年紀大的阿姨爺叔也無話可聊,裝作聽不懂本地話的樣子,他們早就憋得難受了。

這不周品正過來說話,那個爺叔上午聽見他跟醫生說話,知道是本地人,連忙找機會搭話了。“這個是儂親戚啊?噶遠額地方來看毛病啊!”住在醫院也沒個消遣,大家不就是聊聊天,八八卦嗎?這家人家一看就有故事啊,他心裏都不知道意會了幾種版本了。

“哦,是的,這是我叔,要來這邊動手術呢!”周品正好脾氣的跟人家說。他是個驢脾氣,你好好的跟他說話,他比誰都講道理。要是誰想牽著他的鼻子走,那麼對不起,尥蹶子就踢。平時在旁人看來是個知事懂理的好小夥,但是熟悉的人就知道他那副德行。

“格個囡囡生得漂亮呢!是儂妹子啊?”另外一個阿婆也忍不住問道,她一下午就光看這女小囡了,哦喲生的噶好看,管不得寧家港外地女人漂亮呢!最讓她好奇的是這通身的氣派,穿著打扮,時髦呢!她扒拉了一下自己家是女姑娘,遺憾的發現還沒有人比得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