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八索三變(1 / 2)

從第一殿到第二殿,距離大約有兩三裏。綠草如茵,鮮花盛開。

兩殿之間,再沒有陰雷落下。隻是金光卻變得濃鬱了一倍不止。

第二殿與第一殿相比,幾乎同樣的殿堂,同樣的金碧輝煌,隻是沒有了銅鎖。

四周寂靜無人,也不知道從殿堂落成之後,究竟有沒有人來過這裏。

按說這樣的地方,內藏道家秘典,隻要消息傳揚出去,肯定有無數的鬼魅和修士拚死拚活闖進來。可是一路行來,不但見不到人影,也沒有看見屍骨,更沒有蛛網灰塵,顯得是那麼的幹淨。

山伯心想:“難道說是因為冥界,未得天庭允許的神仙,和人間的凡夫都沒法進入陰間,根本來不到這裏;鬼魂之屬就算能來,也沒有肉體骸骨,可能被陰雷一劈,金光一刺,就變得魂飛魄散了?不錯,可能就是這個緣故。”

很快來到第二殿門前,放眼望去,就看見兩扇朱門,雖然沒有銅鎖,卻各自有一個大手印。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左側的手印為黑色,右側手印為白色,仿佛陰陽魚的兩隻眼睛。

山伯暗道:“莫非是要考校第一殿的修行?若是修行不足,就沒法進第二殿?”

他試著伸出雙手,輕按在手印的位置上,同時運轉丹田,陰化為陽,將陽氣輸注於右手;然後陽化為陰,將陰氣輸注於左手;如此一來,右手變得白裏通紅,左手則是黑裏帶青。

手印上隱隱露出氣霧,右側為白色,左側為黑色。漸漸的黑白纏繞,糅合在一起。

時間大約過了半盞茶的樣子,耳邊傳來“咯咯吱吱”的響聲,朱紅色的殿門緩緩打開了。

山伯心喜不已,終於又闖過了一關!

進入殿中,就見殿內空蕩蕩的,跟第一殿差不多,沒有桌椅,也沒有別的擺設,除了一個碩大的銅碑,刻滿了字跡之外,就剩下左側一麵光潔的石壁,留下寥寥幾個名字,第一個名字乃是“鳳翥夫人”,第二個名字是“飄渺仙君”,這兩個名字都很罕見,山伯自然沒聽說過。不過下麵還有一個名字,對他來說則比較熟悉,乃是“二郎顯聖真君”!

山伯眼前一亮:“真沒想到,傳說中的二郎神也在這裏留下了名字!難道說他不巧戰死,也進入了六道輪回,而且曾經來過這裏?”

雖然這種猜測的可能性很大,山伯卻不願多想,隻是瞄了一眼石壁上的名字,便將注意力集中在大殿正中碩大的銅碑上。

銅碑之上密密麻麻題滿了金字,開頭是這樣寫的:“《八索》中三卷,名曰‘三變’。一變者,氣變為神;二變者,神變為虛;三變者,虛合於道……”

接下來每一變都有上千言的解釋。

第一變“氣變為神”,也就是道家常說的“煉氣化神”,需要將陽氣轉化為元神,結成仙胎,修成之後,潔白如雪,赤黃如金,然後將多出的元神凝結為“神丹”,儲存在泥丸宮裏,作為日後移山填海的能量儲備。

第二變“神變為虛”,也就是道家常說的“煉神還虛”,也就是讓仙胎出入虛空,穿越幽明,遊行於天地之間,眼睛能看見萬裏之外,掐指一算就知道身前身後事,預知未來吉凶禍福。

第三變“虛合於道”,可以領悟出各樣的神通,既能夠移山填海,也能分胎化形,成就千百億化身。不生不滅,雲散碧空山色淨;無去無來,慧歸神定月輪孤。修到這一步,就是超越四梵天,踏入三清境的大神了。

按說這些個修道的基本原則,山伯事先也曾經聽說過,隻是沒有詳細的修煉方法。此處最難得的是,銅碑之上不但有修行的原則,還有具體的步驟,對於他這樣的散修來說可謂千載難逢的機遇,打著燈籠找不著的好事!

山伯取出筆墨,想將銅碑拓印下來,然而嚐試了幾次,落在紙上都是空白!然後又想抄寫,可是還是不行,寫出來的字跡,原本十分工整,紮眼就變成鬼畫符,連他自己都認不出來!

山伯暗叫可惜,微微搖頭道:“看來仙法不落於紙筆,隻能靠記憶,再加上心神領悟了。”

仔細揣摩經文後,他在銅碑前盤膝坐下,開始修煉第一變“氣變為神”。初先靜坐片刻,待身心定了,方將微意止於胸前膻中大穴,恰當兩乳之間,似照似定,若有若無,不久就有白雲出現,以意照於白光中,從微白而至浩白,從光小而至光大,從波動而至光定,從不圓而至光圓。

同時他在心中默念碑文:“真氣既滿,以衝玉液,上升而改塵骨,是為玉液煉形。及夫肘後飛起金晶,河車以入庭院,自下而上,自中而下。金液還丹以煉金砂,五氣朝元,三陽聚頂,……”

漸漸的,他覺得中丹田內霧氣蒸騰,從胸部直上泥丸宮,抵達泥丸宮後,開始一圈圈旋轉,漸漸凝結稠厚,變成一滴滴的神髓,儲入髓海內。

許久之後,丹田才變得平靜下來。這時他感覺丹田中原來鼓蕩的真氣變成了空虛,而腦髓卻變得非常充盈,連感覺也敏銳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