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2 / 3)

老村長在村裏的威嚴是公認的,他自個兒特別注意在群眾麵前的尊嚴。叫來幾個村幹部把李民權趕到一邊去。“你再鬧我就敢把你抓起來!”老村長怒不可遏地斜了一眼向他示威的李民權。  “你敢?你搶我家的羊,還想抓人?呸!你是土匪!”李也不是吃素的,直著脖子不認輸。  圍觀的群眾越來越多,村上像李民權這樣的群眾不是一兩個,而且李民權的景況與他們十分相似,村幹部的簡單粗暴方法使他們同樣十分不滿。

老百姓是什麼?你可以將他們當作什麼都不是的社會最低層的分子,但你不能不尊重他們作為人的基本尊嚴。今天的一些政府官員和幹部們正是太不把他們當回事了,不講感情,也不講究方法。有道是“官逼民反”,當百姓認為他們的基本利益被無端侵犯到了極點的時候,不滿和憤怒是必然的。

現在的基層幹部工作也很難做,他們心中有怨氣,認為自己在為政府和組織做事,卻得不到群眾支持,相反受到圍攻,久而久之,官員和幹部們把這種怨氣發泄到百姓身上,使本來簡單的問題激化了,對立了,並且時常將後果和責任推給群眾。

其實,這樣的官員和幹部,他們忘了一個最基本的出發點:那就是,你為政府和組織在做事,那麼政府和組織最終又是在為誰服務?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出發點就是為自己的百姓和人民利益服務。明白了這一點,一切與百姓發生的矛盾和衝突,便能迎刃而解。

裴介鎮的這個村幹部缺乏的正是對這一基本出發點的理解。他們很辛苦地在每年收公糧時,起早摸黑,甚至叫上了鎮派出所的幹警跟著到各家各戶,催糧取物。但百姓不僅不支持配合,相反極為反感。這一年的矛盾激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誘發的。

當李民權的5隻羊被村幹部強行牽走後,村民們的情緒立即被激化起來了。有一位群眾看到強行取走他家物品的幹部和幹警在離他家門口不遠處狼吞虎咽地吃著喝著,頓時火冒三丈,搬起一塊石頭,氣衝衝地跑到正在吃飯的幹部和警察中間,“哐”地一下將一口裝滿飯的鐵鍋砸了個粉碎。

“你瘋啦?”幹部和警察沒想到有人竟敢如此對待他們,一怒之下掏出手銬要銬那個村民。

這下熱鬧了。一邊要銬人,一邊是嚷著警察要打人,上百人攪和在一起。最後誰也敵不過誰,一位警察手中的手銬在不注意時被李民權奪了過去。

“你拿走手銬幹什麼?”警察急了。

“我要上運城領導那兒去告你們!”李一邊舉著搶到手的手銬,一邊跑步溜出了混亂的現場,直奔運城市。

“不像話,能這樣對群眾!不交公糧你們就可以用鐵銬銬群眾,就可以拉走人家百姓家裏的東西?誰讓你們這麼幹的?知道嗎,這是違法的!立即給我停止這種行動!”市委書記聽後大發雷霆。  警察走了。可上級要求村幹部完成的催交公糧的任務沒有結果,無奈村幹部還得繼續下去。  “五隻羊事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幾隻羊算什麼事?我們是村幹部,治不了這種事當村幹部還有啥勁?”在17日這天,梁雨潤與鎮領導一起聽取該村幹部彙報情況時,明顯感到這個村的幹部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脫離群眾的問題,所以18日他在接待5名村民代表時著重請大家就村裏存在的問題暢所欲言。

這回村民們像開了鍋一般,你一句我一言,一直跟梁雨潤談了三個多小時。

他們集中反映的問題,既有幹部催公糧時的粗暴方法和簡單手段,更有不滿幹部對村務的長期不公開、工作作風及一些違紀問題。

像裴介鎮這個村的幹群關係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的問題,並非是件容易解決的事,弄不好反而會更加對立。梁雨潤想,不能采取簡單的處理方法,經過再三思考,他決定先派工作組進村調查了解清楚問題。

若幹天後,梁雨潤在聽取工作組的情況彙報後,決定在裴介鎮政府就該村的問題召開“當麵鑼,對麵鼓”的“解決糾紛現場會”。

“梁書記,你可要小心喲,這村的幹部和群眾都不好惹,弄不好雙方會爭執不下時大打出手,到時你可就成了兩邊都要踩的爛柿子呀!”有人好心地勸道。

梁雨潤不動聲色地笑笑,說:“爛柿子的結果我並不是沒考慮過,但像這樣一個村的幹群關係長期不融洽,再靠隔牆傳話怕不僅僅是踩成爛柿子,而是早晚要被那垛倒下來的牆給壓扁了。”  事隔數年後,梁雨潤對我說,當時他盡管嘴上對手下說得那麼有信心,其實自己心裏也是沒有底。將矛盾對立的雙方弄在一起說事論事,實際上跟擺擂台差不多,搞不好就會砸鍋。老百姓沒啥怕的,你搶了我的東西,連飯都不讓我吃,我還有啥可顧慮的呢?村幹部也不是吃素的,你壓急了他,一甩手不也是個老百姓嘛!所以說,梁雨潤當時心裏裝的那根天平稈,就像擱在針尖尖兒上,稍稍要偏一點點兒,弄不好準會刺到哪一方的心肝上,這就難收拾了。一邊是黨的幹部,一邊是人民群眾,你說到頭來挨鞭的是誰?誰也不會,能挨鞭的當然隻剩下一個人,那便是梁雨潤,因為是他挑的這個頭。

梁雨潤不能不掂量這種結果,然而群眾已經集體上訪到市委大門口了,幹部把公安人員的鐵銬都用上了,你當領導的能再不管不問?

“這個險我必須冒。再說我也相信我們的幹群覺悟。”梁雨潤說。

那天下著霏霏細雨,仿佛要給矛盾著的雙方增加一點兒陰沉的氣氛。再看看鎮政府的會議大廳內,座無虛席。80餘名黨員和13位村民組組長,及村支委、鄉政府幹部全部到會,另外還有5名村民代表,加上縣紀委人員等共計120餘人。梁雨潤和鄉黨委書記、縣紀委負責同誌等端坐在主席台上。

會場氣氛嚴肅。矛盾雙方眼睛盯著眼睛,等待著“開火”的機會。

“現在我宣布今天的會議紀律:一,誰要求發言,應先舉手。經主席台主持人同意後再發言。二,發言者和被提問者必須擺事實講道理,蓄意爭吵者將被勸出會場。三,凡對群眾提出的問題,根據誰分管誰回答的原則,村幹部必須一一回答,回答不了的由村長和支部書記回答。大家有沒有意見?”梁雨潤首先說道。

農民們第一次接受這樣有條有理的安排,覺得挺新鮮,又合情合理。齊聲回答:沒意見,蠻好。  “村幹部們呢?”梁雨潤又問。

村幹部們用目光交流了一下,“沒意見。”

“好,會議現在開始……”

誰說農民水平低見識少?你不給人家提供平等的機會和說話條件嘛!沒有讓他們掏心裏話的機會和這種平等的權利時,他能不跟你嚷嚷鬧事嘛!會議開始後,村民代表一個接一個地對這些年來,村委會和村幹部在計劃生育、對外承包果園、宅基審批、村務公開方麵,提出了一串串責問。實話實說,事事有鼻子有眼,件件講在點子上。倒是村幹部在有些事上被問得不知所措,吞吞吐吐。

會議秩序比預想的要好,而且越開到後來氣氛越融洽。即使像李民權這樣被村幹部牽走5隻羊的“釘子戶”也沒有發蠻勁,講粗話。

真正受教育的當然是村幹部。他們在群眾責問的一個個問題麵前,不得不承認主要責任在自己身上。小官僚、有貪心、耍脾氣、沒把群眾關心的事認真加以解決,從而使村民意見越積越多,直到怨聲載道,集體上訪……

“老村長,你還有啥要講講?”梁雨潤見火候已到,便點名發言。

這是個關鍵人物,30餘年“官齡”的村長,不能說在一村之中稱帝,也可稱王了。

所有目光聚向老村長身上。會場上頓時靜得連針尖兒掉地的聲音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老村長終於站立了起來,那張黝黑色的臉漲得有些紅。“大夥的意見我都聽了,雖說有些出入,但總體提在理兒上。我受到很大教育,這麼多年來像這樣的麵對麵論事論理,還是頭一回。對過去的事,我負主要責任,我願接受大夥批評,也甘願接受組織處理。”

梁雨潤的心頭頓時鬆下一口氣。再看看在場的群眾代表和黨員幹部,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今天的會議達到預期目的。縣鎮兩級將就你們村的情況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向群眾作出明確交待。不知大家現在有沒有忘了一件什麼大事?”梁雨潤站起身問會場上的所有人。

會場又是一片寂靜,大家麵麵相覷,臉上都是一片茫然。

“看看,看看表啊!都幾點了呀?!你們難道不餓?”梁雨潤突然大聲問道。

可不,已經是下午5點多了!咳,整整開了8個多小時的會議!連飯都忘吃了!哈哈,哈哈哈!  村民和幹部們多年來一直沒有在一起這麼痛快地開懷大笑過。當他們一起走出會場時,天邊一縷紅霞正照射在豐收的田野上,呈現無限美景。那個李民權在紅霞下跑得最快,他要趕在今晚把那5隻離家多日的羊牽回家好好樂一樂。

而梁雨潤與鎮領導則在忙碌著另一件重要的事:根據群眾意見和事實,對原村長和村支部書記的問題進行了查處,重新經全體村民和黨員選舉出了新的支委和村委會,這個鬧事多年的“上訪村”終於在春風化雨中開始了新的一天。

說句實話,當中紀委的有關部門向我介紹梁雨潤的事跡,看完《中國紀檢監察報》的報道後,我一方麵對梁雨潤同誌的事跡表示敬意,但同時內心卻存幾份懷疑。中紀委領導和報社給予梁雨潤“百姓書記”這樣一個崇高的稱號。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稱號已經離我們了太久了,所以一旦出了這麼一個真正的百姓書記,我反而覺得有些突兀。

原因其實並不複雜,正如有些群眾說的,現在的幹部不貪就是好幹部了,而不貪又一心一意想著老百姓的事,並且充滿感情地為最基層、最普通、最無“回報”價值的農民們著想,確實在我們的現實中不是太多,或者可以說確實太少了。

是否決定采寫梁雨潤,即使在看完中紀委的領導對他的評價及各媒體對他的各種報道之後,我仍然拿不定主意。但是後來通過夏縣紀委,拿到了一盤一年多前梁雨潤奉命調任運城市紀委副書記、離開夏縣時數百名群眾歡送他的錄像帶。這盤錄像帶使我產生了非采寫他不可的念頭。  我沒有親身經曆過那個像電影和小說裏所表現的熱烈場景。生活中的真實確實常常比藝術中的真實更能打動人。從那盤錄像的拍攝質量看,攝像者顯然是臨時到現場倉促攝製的,但它仍然絲毫沒有減弱其感人至深的場麵效果。

梁雨潤離開夏縣赴運城市委任職的那一天的八九點鍾,他和縣委、縣紀委的同誌握手告別,正準備走出縣委大院上車出發時,突然看到縣委大院門口一下來了數百群眾。那些群眾見梁雨潤一露麵,便鑼鼓鞭炮齊鳴,一幅幅寫有“百姓的好書記”、“夏縣人民想念您”等內容的橫幅與標牌,高舉如林。群眾紛紛向梁雨潤湧過來,與他又是握手又是爭著照相。而梁雨潤則一邊一個勁地說著“你們怎麼知道我要走嘛?”“你們村要到這兒幾十裏路咋這麼早就趕過來的呀?”一邊不停地推辭著農民群眾塞過來的紅棗、雞蛋和匾牌什麼的。這時,不知哪個村的一位婦女突然擠過人群,拉著梁雨潤的手,一個勁地哭著說“梁書記您不能走,我們不讓您走……”這時,我看到畫麵上眾人紛紛在抹淚,跟著在高喊“梁書記我們不讓您走!”“一定要再來!”我看到梁雨潤一邊回應大家說:“大家放心,我會經常來的!”說著說著,這位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大幹部”,也忍不住流出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