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在本書主編籌劃選編這套《中國民間信仰傳說叢書》的時候,曾約請民俗學家陳有升選編這本《關公的民間傳說》。有升長期從事民俗文化的收集、研究和出版工作,對關公情有獨鍾,選編關公的傳說最合適不過了.可惜由於他在出版社當編輯,手頭的書稿太多,分身無術,隻好由我來承擔這一工作。出於對關公的深厚情意,有升先後給我們來過三封信,抒發他對關公的深刻理解。例如今日之香港奉關公為財神的原因;作為忠義化身的關公,其忠與義又時有對立,包含著深刻的國民性,其正麵和負麵都十分鮮明.文革之跳忠字舞、唱忠字歌、派性、個人崇拜……都可以在關公信仰的負麵影響中找到反映;等等。他的見解對讀者,對我本人都有啟發和幫助。因此,我把他的精采見解融注到前言之中,獻給讀者,並在此向有升表示謝意和敬意。

本書的161則關公民間故事選自國內出版的書刊,有相當大一部分選自全國各地的民間故事集成資料本,有一些是首次發表。不少故事是以前的選本從未見過的,十分難得。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原作同名的傳說太多,為加以區別,部分故事的篇名是編者擬的。由於資料不足,流傳在台灣和各民族地區的關公傳說我們搜集得很不夠,隻好有待於來日。在這裏,特向全國各地民間故事集成的組織者、出版者、搜集者和故事家,以及為我們提供資料的朋友們致以衷心的謝忱。

在本書編選完畢以後,我收到俄國著名漢學家俄國科學院通訊院士李福清寄來的論文《關公傳說與關帝崇拜》(收入台灣漢學研究中心:《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3年9月)。李福清自青年時代起便致力於關公和三國的研究,他的重要專著《中國的講史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論三國故事的口頭和書麵異體》已經譯成漢文,不日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李福清在《關公傳說與關帝崇拜》一文中,介紹了各國漢學家研究關公的情況,特別是他對民間流傳的關公傳說與關帝崇拜的探討有許多新鮮見解,使我眼界大開,也深受啟發和教益。我把李福清文章附錄中他本人在寧夏靈武縣木橋鄉采錄的回族故事《關公出世傳說》收入到《關公的民間傳說》一書中。

關公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課題,相信本書所選編的關公民間傳說會引起國內讀者和國際同行的關注和興趣。

本書的資料工作得到文學研究所陳開瑛同誌的許多幫助,特在此致以深深的感謝。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馬昌儀

1994年8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