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升旗儀式程序是:
1.出旗(旗手持旗,持旗方式可因地製宜。護旗在旗手兩側,齊步走向旗杆,在場的全體師生立正站立);
2.升旗(奏國歌,全體師生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卒);
3.唱國歌;
4.國旗下講話(由校長或其他教師、勞動模範、先進人物等作簡短而有教育意義的講話)。
(四)每日傍晚靜校前,由旗手和護旗按《國旗法》第十六條規定降旗。
(五)每日升降旗(不舉行儀式)時,凡經過現場的師生員工都應麵對國旗,自覺肅立,待國旗升降完畢時,方可自由行動。
(六)旗手、護旗要由各班推選代表輪流擔任,並經過嚴格訓練後方可執行升降旗任務。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可遵照《國旗法》及本通知中的有關規定,針對不同地區的情況和條件,對城鄉各類中小學的升降國旗製度提出切實可行、具體明確的要求。
二、各地中小學在今年秋季開學初,應結合建國四十一周年紀念日,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國旗法》、學習《國旗法》的活動,使廣大師生充分認識到製定和執行《國旗法》的重要意義,集中對學生進行一次生動具體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各中小學要配合《國旗法》的宣傳和施行升降國旗製度,通過校級、班級和少先隊、共青團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深人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同時,要不斷總結經驗,使此項製度的執行持之以恒,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施行升降國旗製度,是學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今後,要把這項製度的實施情況列為政府部門督導、檢查、評估學校教育的內容之一。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各中小學施行《國旗法》情況的檢查和指導,發揮升降國旗製度應有的教育作用。
國家教育委員會
一九九0年八月二十四日
5國旗講稿
在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有許多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當你置身於世界的每個角落,你都會看到代表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國旗。國旗是神聖而莊嚴的,在國家形成之後,她成為一個國家獨立的標誌,沒有國旗,一個民族就會失去其尊嚴。
我國迄今為止的四部憲法都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她是偉大祖國、偉大人民的標誌和象征,代表著偉大祖國神聖不可侵犯的尊嚴。毛澤東主席在開國大典上親自升起了這麵紅旗。
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來了,中國人民建立起了嶄新的國家,社會主義事業從此蒸蒸日上;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大廈前升起來了,中華民族百年來受歧視、受奴役的地位改變了,中國在國際政治生活中越來越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五星紅旗在第23屆奧運會上升起來了,被帝國主義列強稱為“東亞病夫”的屈辱曆史一去不複返了,中華民族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五星紅旗在南極考察站升起來了,中國的土地上再也不會出現“華人與狗不準人內”的牌子,中國不僅捍衛著領土的完整和主權,’而且能夠與為數不多的國家一起同時開發南極這一人類的寶藏……在世界上所有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都同時升起了偉大民族的威望,偉大祖國的富強。
40多年來,五星紅旗使這塊悠久古老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今後,五星紅旗仍將指引中國人民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為五星紅旗驕傲和自豪!
對於我們來說,五星紅旗並不陌生,但很多人並不一定清楚這麵旗幟的來曆以及有關國旗的輝煌曆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縮寫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燦爛曆程,五星紅旗的每一部分都有著深刻的內涵。她的誕生是極其不平凡的。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時,扯掉了國民黨總統府上象征國民黨反動派統治壓迫勞動人民的“國旗”,成立新中國的條件己經基本具備。中國人民需要有一麵代表人民國家的國旗。經過中國共產黨同其他民主黨派協商,同年6月在北京召開了政協籌備會,為成立新中國做各項準備工作。籌備會下設六個工作小組。其中第六小組負責擬議國旗、國徽圖案和國歌詞譜,小組長是馬敘倫,副組長是葉劍英、沈雁冰。7月,這個小組向全國發布了收集國旗國徽和國歌詞譜的征集啟事,關於國旗圖案具體的設計要求是:
1.中國特征:地理、曆史、民族文化等;
2.政權特征:工人階級及其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3.式樣為長方形,長寬為三與二之比;
4.色彩為紅色,可以用其他配色。
征集啟事發表後,在全國各族人民和海外僑胞中引起了極大反響,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就收到應征圖案2992幅。其中有美洲寄來的23幅、馬來西亞的4幅、印度尼西亞的3幅,這些圖案設計稿充分表達了炎黃子孫對偉大祖國、偉大民族的熱愛及對國旗誕生的關心。評選委員會精心選出38幅,將圖案編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提交政協會議討論。9月25日,毛主席主持召開了關於國旗、國徽、國歌和國都協商座談會。他拿著五星紅旗設計稿說:這個圖案設計很好,它象征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現在要團結,將來也要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9月27日,出席政協一次會議的代表全體通過決議,將上海一位財務工作者曾聯鬆設計的這幅五星紅旗圖案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圖案。
五星紅旗旗麵為紅色,她有很深刻的象征意義。我們的國家來之不易,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五星紅旗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紅色象征偉大革命。旗杆整體為白色,代表純潔無瑕、潔白和高尚。紅旗在左上方綴有五顆黃色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代表全國各族人民,在當時分別代表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大星一個角指向紅旗正上方,四顆小星各有一個角對準大星中心,表示中國共產黨是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五角星為黃色,顯示著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燦爛光明的前程。
在天安門廣場上升起的五星紅旗長5米,寬3.3米,是我國最大的一麵國旗。1949年10月1日,首都30萬群眾身著節日的盛裝歡聚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下午3時,54門禮炮齊鳴28響,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親自按動電鈕,在振奮人心的國歌的雄壯節奏聲中,五星紅旗第一次冉冉升起。國旗升起來了,同時也升起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升起了中華民族的威嚴,她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和人民政權的建衛遊。
五星紅旗在神州大地上已飄揚了40多年,但由於種種原因,有相當一部分人的國旗意識還很淡薄。天安門廣場最初也沒有升旗儀式。1982年12月28日,武警部隊國旗班剛剛組建時,考慮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設計一套莊重規範的升旗儀式。首任國旗班班長董立敢帶領大家集思廣益,設計了一個又一個方案,經過反複修改和演練,一個簡潔而莊重的升旗儀式產生了,這就是一直沿襲了8年的由3人代表國家升降國旗的儀式。每天,戰士們在千萬雙眼睛的注視下,將鮮豔的國旗與太陽一同升起和降落。為了保證升降國旗時間的準確性,戰士們從北京天文台要3了北京地區一年365天太陽升起和降落的時間,編製成時間表,每天按時升降國旗。國旗從旗杆底部升到頂端,所用時間為2分07秒,這個時間也就是太陽的上邊緣與地平線相切到太陽整個露出地平線的時間。國旗與太陽一同升起,象征祖國的各項事業蒸蒸日上。最初的升降國旗儀式雖然有些簡單,卻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在共和國的國旗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安門廣場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於拓寬了天安門廣場地區和東西長安街,修建了曆史博物館、革命博物館、人民大會堂等,天安門廣場更加雄偉壯麗,原來22米高的國旗杆與周圍高大的建築物相比,顯得不太協調。1990年10月1日《國旗法》頒布後,要求升國旗奏國歌,使之更加莊嚴隆重。原旗杆周圍是封閉型的,升降國旗時,旗手需要跳進跳出,既不方便也不雅觀。為此,經有關部門批準,國旗杆基座於1991年2月23日開始改建。改建後的國旗杆基座平麵為三層,內層為邊長各6米,高45厘米的漢白玉平台,四周是80厘米高的漢白玉欄杆,四麵各有2米寬的出入通道。基座中心是30米高的銀灰色的國旗杆,頂端為黃色。第二層是環繞基座的2米多寬的儲色花崗岩石帶,象征“人民江山萬代紅”。第三層是5米寬的綠化帶,綠草四季常青不衰,象征社會主義祖國欣欣向榮。國旗基座四周是56個金黃色銅製隔離墩圍成的護欄,象征56個民族手拉手、心連心,團結在國旗下。國旗基座改建後,原來3人升降國旗儀式就顯得過於簡單,因而從1991年5月1日開始舉行新的國旗升降儀式。新的升降旗儀式由36人組成,其中擎旗手一名,旁邊是兩名挎衝鋒槍的護旗手,隨後是一名佩帶手槍的警官和32名肩扛禮賓步槍的護衛隊員。從1993年10月1日起,領隊指揮員佩帶指揮戰刀。每逢重大節日和每旬1日,60名軍樂隊員在升旗現場同時奏國歌,平時則同步播放國歌錄音。國旗基座的改建和升旗儀式的改革,是全國各族人民以及海外愛國僑胞的共同願望,它使五星紅旗顯得更加莊重了。現在升降旗儀式已成為首都北京特殊的一景,每位來京的遊客都以能親眼目睹五星紅旗升起為自豪。